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ID:8537968

大小:105.4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3-31

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_第4页
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产业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陈龙项目来源: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艺术学规划项目:鄂湘西部土家织锦的传承与产业开发(11YJA760089)作者简介:陈龙(1989/07—)主要研究方向:纺织与服饰文化遗产研究.(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摘要:土家织锦是湘西、鄂西地区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结晶,在地域性的文化产业开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土家织锦历史沿革和流行地域进行阐述,分别从生产者、生产组织、生产工序、生产产品等方面对土家织锦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土家织锦产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宣传力度不够、地域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织锦材料成升

2、高、织工收入较低、传统用途的缺失等问题。因此,土家织锦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突破以上瓶颈,以疏通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构建完整优化的织锦产业链,进而更好的挖掘湘、鄂西部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词:文化产业;生产组织;规模化;发展瓶颈;销售0引言:自土家织锦技艺被列入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它便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及学界研究的热点。土家织锦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应得到相应的挖掘与开发,这是不断丰富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文化崛起与复兴的需要。1土家织锦的历史文化与地域分布1.1土家织锦的历史沿

3、革土家织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据史料记载的研究发现,它起始于商周,初雏在秦汉,基本成型于两晋,成熟在唐宋,明清臻于完美。在秦汉时期,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飞速发展,土家族人所织的“布”成为纳贡之名品,也就是早期的土家织锦。发展到三国时期,在蜀国诸葛亮“今民贫国虚,决敌不资唯仰锦耳”的决策下,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而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以后,进入隋朝,土家先民逐步形成了聚居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即以武陵山区域为中心的分布格局。“其偏僻山谷者,则语

4、言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诸蛮本其所出,承盘古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魏征:《隋书·地理志》卷引)。从这句可以看出在武陵山区域的土家先民,最早把土家织锦(斑布)用在服饰上。其后再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土家织锦是“溪布”最上乘的织锦,为朝廷贡品,图案多达200多种。而从最近几年酉水流域挖掘的古墓、古城、古井的出土文物可看出,这个时期的土家织锦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明清时期,全国的统一,各土司在服从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其传统势力合法化,权利更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土

5、家族地区以土家织锦为主的纺织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特别是用于土家织锦主要材料的棉纱、蚕丝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在改土归流后,大批汉人进入土家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这个时期的土家织锦所用原材料向棉、麻、丝全面发展,图案不仅保留了土家族原来的传统图案,而且吸收了汉文化元素创造出“福禄寿禧”、“一品当朝”等带汉文化特征的土家织锦。民国时期的三十年代,土家织锦就远近闻名,并走出国门。据1939年《龙山县志》记载:土锦“近有征往长沙,南京及东西各国备品列者(展览),惜千数百年来不知改进”。新中国成立后至七十年代这三十年期间,

6、土家织锦走向衰退阶段,由于政治上的频繁“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遭到破坏,国民经济停滞不前,使土家织锦遭到了灭顶之灾,织锦工匠纷纷改行,不少木织机当柴火烧掉,少数土家山寨只允许生产队集体织土锦布为副业生产。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土家山寨,土家织锦获得新生,土家人聚居的酉水流域土家织锦女重操旧业,鄂西来凤、湘西龙山等县相继办起了近十家土家织锦厂。培养了一大批织锦新生力量,使之成为当今土家织锦的生产骨干。1.2土家织锦的流行地域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织锦工艺广泛流传于土家族集中的武陵山区,以酉水流域为中心,广泛分布在湘鄂地

7、区。在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是我国最早确认土家族的中心区域,其中以素有“织锦之乡”的龙山县的土家织锦保存最为完整,正如湘西流传的一句谚语“龙山县是土家织锦的源,苗儿滩是土家织锦的根”,而星火、六合、黎明、捞车则是土家织锦的核心区。以这些区域为中心,土家织锦向四周衍射分布。在湖北,土家织锦主要分布在土家族苗族聚居的恩施地区的来凤、宣恩等地,规模较小,分布也较为分散,受现代化影响较大。在湖北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织锦也有一定的踪影,但影响不大。2土家织锦的产业现状自2006年土家织锦被列入国家首批

8、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湖南湖北相继办起了土家织锦厂。而对土家织锦生产现状的考察分析,主要涵盖了生产者、生产组织、生产技艺及生产产品这四方面。2.1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