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

ID:8545656

大小:147.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1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_第1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_第2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_第3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_第4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究提要: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40分,是试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取得高考英语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英语教师和考生所共同认识。本文要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和命题方法;(2)熟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众所周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值要占高考英语总分的40/150,是所有题型中占分比例最大的一道题,在阅读理

2、解上是否得高分,是能否取得高考英语好成绩的关键。自1989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公布当年英语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考生以下能力: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2.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3.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5.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6.正确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鉴于此,本文将讨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针对以上情况设

3、计的题型,希望能帮助考生熟悉常见题型,掌握解题策略和技巧。一、主旨题——考分辨和提纲挈领的能力主旨题是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测试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这种题型考查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对文章的把握:能否分辨主题和细节、是否具备提纲挈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1.把握文章逻辑结构-10-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

4、结构有: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或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属于这种结构的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2)总分顺序。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首段。3)分总顺序。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主题在末段。4)对比。进行对比的各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5)分类。分类说明的各大项相加为主题。2.抓主题句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它句子均围绕它进行说明或议论。它在文章中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所以阅读时

5、对这些地方要特别关注。3.概括段落大意4.根据论述详略确定通常与主题有关的部分有较详尽的论述,而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部分论述较简略。主旨题除了上述形式之外,还有如下变体:1)标题要求添加标题的题也是一种主旨题,与主旨题的解题主法和技巧完全一样。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于选项的形式:主旨题的答案通常以一句话表示,而标题的答案大多为一个短语或一个简单句。此外,标题必须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而且只能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这就要求选项的归纳范同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只提及文中的一个细节,也不能将本文以外的内容概括于其中。

6、2)写作目的.写作目的与文章主题不同,但与它关系密切,所以也可以算作主旨题的一种变体。二者的异同可以从下面的对比中看出:文章主旨是中心思想、文章大意,而写作目的则阐述文章为何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等于文章大意+论述方法(或作者口吻)。文章大意可以根据前面所述的方法找到。至于论述方法,可以根据高考阅读理解的主体文章确定一些。advice…(建议,劝告)arguefor(论证),argueagainst(驳斥)(这两种答案仅适用于议论文体裁)illustrate…(说明)-10-www.ks5u.com版权

7、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present…(阐述)propose…(提出)warn…f警告)既然全文的写作日的与文章的主旨密切相关,那么段落的写作目的也与段落的大意密切相关,只有反映了段落大意的答案才是段落的写作目的。3)作者态度解答作者态度(attitude)或语气(tone)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对全文主体事物(与主题有关)或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表达作者态度——褒义、中性和贬义的手段主要有:1)加入形容词定语;2)加入副词状语;3)特殊动词。英语中有些动词也表明

8、说话者的正负态度,如:fail(未能)、ignore(忽视)、overestimate。(估计过高)等动词表示一种负态度。由上可知,确定作者态度,可以有两种思路:问全文主体事物的(包括主题),可以根据阐述主题或有关主体事物的相关句中的形容词、副词或动词确定作者的态度;如果问的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则可以定位到具体相关句,然后确定答案。二、细节题——多种多样,细心对待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问题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这类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