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

2012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

ID:8578517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2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_第1页
2012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_第2页
2012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2.难点(1)翻译文言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

2、时咏雪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二、导语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三、正课1.作家作品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

3、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

4、“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2)笑前一喻,乐后一喻。(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5、8、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

6、“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像鹅毛漫天飞舞,像蒲公英种子四.小结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五.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1.二、1.3.三。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

7、习1.朗读《道旁李树》《复裈》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读翻译。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导语《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小时候看到路旁有一棵李树,上面长着许多李子。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去摘吗?请看课文。三、正课1.朗读《道旁李树》。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3.质疑: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讨论并归纳: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面目思索的结盟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

8、供不应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4.质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讨论并归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聪颖机智孩子。5.朗读《复裈》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6.指导学生翻择课文,一人一句。7.质疑:韩康伯说“火在慰斗中而柄热”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比喻上身穿暖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