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

ID:8681176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4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_第1页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_第2页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_第3页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_第4页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短文两篇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学习流程一、 以多种

2、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 2.听录音范读 3.引导断句 4.请同学读 5.再齐读 6.跟读录音 二、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四、文体简介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

3、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

4、自此) 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

5、。《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

6、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

7、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