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

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

ID:8823163

大小:24.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8

上传者:U-5734
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_第1页
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_第2页
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_第3页
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_第4页
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改先秦诸子散文名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6修订版:先秦诸子散文名句选粹《论语》名句摘抄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解读: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心里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能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不值得忧虑,更不用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是值得忧虑的。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不以言举(推荐)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会因为别人讲得好听就举荐他,也不因为不喜欢某个人而否定他的言论。也就是说不要别人说的话你喜欢听就不分能力责任去重用他,更不要因为对那个人的厌恶偏见就否定他正确的言论。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8.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越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10.言必信,行必果。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4.朝闻道,夕死可矣。6 6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1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进退成败都在自己。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立稳脚跟,必应先帮他人立稳脚跟;自己想得到方便必先给他人方便。“达人”,达,指通达,可做方便解,合起来:予人方便。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作枕头。后以“曲肱”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乐亦在其中矣。”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6 6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领导人来说,就像太阳、月亮一样,居于高处,并且大家都看惯了他光辉的形象,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没关系,反正也没人注意。居于高位的领导人一旦犯错误,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稍有有一点点黑,就被人们觉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谨慎,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当然,你一旦改正错误,那也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因为大家都仰望着你嘛。  以上两方面就是子贡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过,孟子认为,古代君子的过错的确如子贡所说,像日食月食一样,但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所谓“君子”,却是将错就错,文过饰非,已完全没有“日食月食”的风度了。(《孟子·公孙五下》)  孟子距子贡的时代并不很遥远,而我们今天距孟子的时代却是远之又远。“君子”之过,是如日月之食让人仰望,还是将错就错,文过饰非呢?2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27.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拿公正来回答怨恨,拿恩德来酬报恩德,指为人既要重恩德又要讲原则。28.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9.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3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32.道不同,不相为谋。6 63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第一种说法: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第二种说法:孔子说:“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顾不上追求生活的安逸,而对于学问之事和国家之事能够敏锐地观察和细微地思考,谨慎地发表言论,还能够向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求教,从而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了。”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虽看似安于贫穷的行为,但其原因并非安贫,而是乐道。而其所乐的是何道呢?这所乐之道有二:一是因为其志在学习及其所带来的乐趣,所以无暇顾及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亦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意;二是因为不取不合义的利,故乐自义来。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向学之志。关于学习中的“敏事”、“慎言”、“择师”、“正己”的关系。“敏于事而慎于言”,强调的是多学习而少发表、对事敏感而言行慎重、厚积而薄发;强调的是在学习中要练好“内功”的问题。“就有道而正焉”,强调的是要选择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而向其求教,以求其指正,以求效仿之;强调的是借好“外力”,即利用好导师的作用。这的确是学习之“道”、学习之“正道”。难怪有人、有许多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能够遇上一位或几位好的老师,是人生之大幸;否则就是人生的悲哀!”,这与“人生能遇一知己足矣”如出一辙。34.小不忍,则乱大谋。3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中庸》选:3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3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3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多方面、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认真的向人请教,慎重地进行思考,明确的分辨是非,诚心诚意地彻底实行。除非不学它,(学了就一定要会),学了还不会,决不罢休;除非不问(问了一定要懂),问了还不懂,决不罢休;除非不去分辨,(分辨就要弄清是非),分辨不清是非,决不罢休;除非不去实行,(实行就要一心一意得做到底),实行得不彻底,决不罢休。别人学一次就会了的,我就是学一百次也要会.;别人学十次就会,我就是学一千次也要会。确实能按照这种精神去做,即使愚笨的人也一定能聪明起来,即使意志薄弱的人也一定能坚强起来。6 6《孟子》名句摘录39.闻过则喜,闻善则拜。40.上有所好,下必甚焉。4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读解】我们今天说:“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都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相反,身歪却要求影子正,源浊却要求流水清,自己都没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是缘木求鱼吗?而且,孟子说得好:“缘本求鱼虽然得不到鱼,但却没有什么后患。以你的所作所为追求你想得到的,越是努力,越是后患无穷。”(《梁惠王上》)这段批评粱惠玉的话,移在这里来批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真是准确极了。是啊,如果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专,误人子弟;如果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4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44.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应有同情心和羞耻心)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46.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荀子》名言4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导)。48.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49.时用则存,不用则亡。经常用它就锋利,撂下不用就衰亡。比喻知识、技术越用越丰富、熟练,不用就要生疏、遗忘;亦指人的脑子越用越善于思考,不用就会变得迟钝。5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6 6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说明,环境的重要性,古有孟母三迁,就是如此。古人还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5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礼记》名言52.瑕不掩瑜,瑜不掩瑕。5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5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55.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代那些想要具备光明的德操并要将它广播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已的国;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先要有诚心;要想有诚心,先要增长自己的学识。增长学识的途径是明析事物的内在规律。【赏析】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在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56.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漫许诺言而不付诸实现,必然招致怒恨和灾害)《老子》名言5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5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5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6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6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