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

ID:8835745

大小:170.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4-09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_第1页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_第2页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_第3页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_第4页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_第5页
资源描述: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李隆莲译注)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  清张师诚编纂  清徐槐廷征义  李隆莲译注  李恕豪审定  译注缘起  卷上起信法  醒迷门  易行门  析疑门  卷中立愿法  决定门  广度门  卷下励行法  兼观门  断爱门  饬终门  助行门  ------------------------------------------------------------

2、--------------------  译 注 缘 起  《径中径又径》一书,为淸末张师诚居士(?—1892),精选各种经论和祖师大德关于净土法门的切要论述,分为起信,立愿,励行三部分,取莲池大师持名为径中径之意,编辑成书。  路小而捷,就称为“径”。“小”是比喻只念一句佛号极为简易;“捷”是比喻念佛往生,成就极为迅速。诚以摄心为学佛之要道;念佛为摄心之捷径;而持名念佛又为捷径中之捷径;古今诸大德多赞净土为最方便,最快速,最稳当之法门.并归纳有四种殊胜处:  (1)不断惑业,得出轮回;  (2)不经多劫,一生解脱;  (3)不修余行,得波罗蜜

3、("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4)不值佛世,常得见佛(临终佛来接引,往生花开见佛)。  由此观之,称为捷径中之捷径,真实不虚。  此书又经徐槐廷居士,斟酌损益,并在有关各条之后,补充注释,引证事例,名为《径中径又径征义》。益臻翔实,便有利于读者之理解和生信。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对此书评价颇高,谓对于净土法门,“若已有信心,当阅净土诸书。若不能多阅,其最显豁(明白通达)者,如《径中径又径》一书,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趋(直入)净土堂奥(精髓)。于初机人,大有利益。”(《印光大师文钞》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但此书

4、文辞古奥,一般读者每感难解。十年前,昌臻曾请托李恕豪教授(网编注:李恕豪老师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译为白话。以利普及。恕豪与余俗家有世谊,书香门第,学富品端,深研儒学,兼及释典。著有:《清凉澄观禅师传》、《太上感应篇事证语译》、《法华经辞语解释》及佛学论文等。惜译稿未及付梓,即告遗失,深为慨叹!近年,有李隆莲居士,于文学修养有素,进而探索佛典,颇多解悟。曾写佛学论文,并语译《印光大师文钞》多篇。刊载佛学杂志,颇受读者好评。因知此书尚待译注,慨允承担此任。历时近半年,不辞辛劳,数易其稿。稿成复请李恕豪教授详加审订,以期完善。  所望此书出版,

5、能为初机指明一条捷径中之捷径,修学净土,应如何从信、愿、行下手用功,获得真实受用,实所熏香以祷者!付印在即,谨将此书译注缘起,略记如上。  在编辑上,《径中径又径译注》列在前面,方便阅读;原著列在后面,以利查对。又〈译注〉部分;《径中径又径》译文,用黑体字;《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文,用小一号字,以资区别。特此说明。  释昌臻于四川省乐至报国寺  --------------------------------------------------------------------------------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  径中径又径征义自

6、序  我少时读书,受的是儒家教育,研究孔孟的圣贤之道。而对于佛教的经典,从没有阅读过。庚戌年出任粤东行政长官,我已经亡故的儿子用康那时正潜心研究佛教经典,购请了大藏诸经,经中阐明了心法的要义,我因此才能够遍读佛经。读后感觉到此心豁然贯通,诸相俱空,慨然有出世之意。于是汇集《金刚经》宗旨,撮其要义,名为《金刚经解义》。此时,还没有接触到净土法门。  丙寅年退休后,友人张子简送我一部《弥陀疏钞》,说是云栖大师教人修习净土法门。我接受并认真阅读,仰见我佛如来,救度众生,了脱生死,只有这一念佛法门最为简要。  而云栖大师,指示迷途,详加引证,实为往生津梁

7、。我于此书中采撷其精华,分别章节目次,名为《弥陀疏钞撷》。我的净业修习,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傅大士说:“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云栖大师说:“念佛为修行径路,而持名又是径路中的径路。”  浙江张兰渚中丞,汇集各家劝修净土的论著,编著成《径中径又径》一书,立信、愿、行三法,又分别十二门,详细扼要。我不揣冒昧,将书中繁者节选,略者增补。又在各条之下,对其内容加以说明,又举事例加以验证,再加旁注,以警策人心,使人更容易生信、发愿、念佛,不是很恰当的做法吗?  白居易念佛偈说:“日暮而途远,此生已蹉跎。”我今年已七十岁了,夕阳虽好,光景无多,

8、只有谢绝尘缘,皈依佛法。《弥陀经》一卷,佛号千声,预办资粮,作为身后大计。这本书,就是我自修自度的证明啊!  同治七年岁在戊辰四月乐净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