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熟语成语专题复习

自改熟语成语专题复习

ID:8930664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2

自改熟语成语专题复习_第1页
自改熟语成语专题复习_第2页
自改熟语成语专题复习_第3页
自改熟语成语专题复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改熟语成语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熟语成语专题复习(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熟语的基本类型及特点2、识记并正确运用部分常见熟语。【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标出下面两段中的熟语和成语“有缘千里来相会”。上课之前,我给自己泼冷水,你竟用多媒体教室来上课,真是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同时也安慰自己,就算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现在,看到咱们班的同学学习个个像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让我吃了颗定心丸。“爱拼才会赢”,我希望同学们这节课能够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如春。这里无冰天雪地,多冰肌玉骨之佳人,人多冰清玉洁之美德;既没有川蜀之“蜀犬吠日”

2、,亦无北国之滴水成冰;多湖光山色,没有崇山峻岭。(二)明确高考要求表达应用,能力层级E级,高考对熟语、成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熟语成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查的重点之一。二、梳理知识(一)熟语的类型、特点1、什么是熟语?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2、熟语的类型(1)成语(2)惯用语(3)歇后语(4)谚语(俗语)2、三个突出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定型;(2)意义上的整体性——完整(3)各自有特殊形式——独特(二)、惯用语:—-

3、--“打个比方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以三字格为主,多是动宾关系。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翘辫子:比喻人死(三)、歇后语—---“猜个谜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寓意、谐音)。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园)大炮打麻雀——不够本钱癞蛤蟆过马路——愣充迷彩小吉普(四)、谚语----—“说句俗话”是在民间流传的一些比较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

4、生产的谚语;1.瑞雪兆丰年。2.春雨贵如油。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4.六月不热,五谷不结。5.北云南逃,大风随到。10.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6.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连天阴。7.麦要浇芽,菜要浇花。8.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开始种荞麦。9.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一类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众人拾柴火焰高。3.人心齐,泰山移。4.喝水不忘挖井人。5.磨刀不误砍柴工。6.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7.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8.一艺不通,一世受穷。9.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10.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六

5、)、熟语测试题型趋向客观题:辨别读音、辨别字形、判断选择主观题:熟语互换、综合运用三、合作探究(一)、俗语换成语1、衣上有虱烧棉袄----2、赶鸭子上架-----3、横挑鼻子竖挑眼-----4、好虎架不住群狼-----5、躲过了风暴又遭雨------6、此地无银三百两------(二)、高考真题回顾1、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横线上。(2分)(2004全国卷)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_____________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答:①②2、下列选项中加

6、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重庆)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广东卷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

7、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四、规律总结1、从考题看,熟语总的来说,考得较少,而且所考熟语都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在成语。2、做题时,既要理解熟语意义,更要注意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内容)。否则,会判断错误。3、成语或熟语试题整体难度较低,容易得分,所以这个考点应从容对待,扎实复习。平日注重积累,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五、课堂巩固练习----积累熟语成语1、根据上下语境写出相应的熟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