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ID:8975196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3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1页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2页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3页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4页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容提要】《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是被很多前辈学兄、老师探讨过的话题,其中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本文针对近年来在各种资料上所出现的观点,力求以一个新的思路,把《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重新探讨梁山起义失败而以悲剧收场的原因,并把“忠”即“赤诚无私、尽力而为”,义即“诚实做人、真诚待人”的观点同我国的当今社会相融合,以实现“忠义”思想可以在每个平凡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体现的目的。【关键词】“忠义”思想、传统文化、悲剧原因、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茫茫浩宇,悠悠宙流。勤奋智慧的中国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

2、大精深的古代文明。我们说,中国古典文化是人类封建时代文化中发展水平最高且贡献最大的文化,这一说法并非基于民族主义感情的武断。当我们翻开中华民族数千载的历史画卷,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史学传统,瑰丽的文学艺术以及宏富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她还拥有人类历史上最为博大精深与睿智的科学智慧。而哲学智慧又无疑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最活跃,最敏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民族道德与伦理的至高境界。而同时,“忠义”思想又伴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思想相始终的一个基本内涵。一.“忠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涵。翻开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历史的历史画卷,我们当即会发现

3、中国哲学史波澜起伏,川流不息的律动,但无论是中华文化与哲学思想发展到哪个阶段,其中的伦理道德思想无不闪烁出“忠义”这一基本内涵。孔子曾提出“克已复礼”的济世之方。但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起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具为仁之本与!”(《学而》)从上文我们不难读出老夫子对于“仁”“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诠释。即一:“孝悌”,也就是对长辈尽孝道,对朋友要尽悌道,而孝悌之人,不至于犯上作乱;二“爱人”即要求人们之间互相友爱,尤其是统治者要推行“博爱”;三“忠”即臣下对统治者要绝对忠诚。由此可见,孔子的“仁”“爱”思

4、想实际上就是臣民对上尽“忠”,统治者对臣民尽“义”。至于亚圣“孟子”的“仁政”思想,其核心“以民为本”。“诸侯有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尽心下》)在他看来,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固与否,其实质还是统治者的“义”与臣民的“忠”。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繁盛时期唐宋时代,许多诗人,文学家则对“忠义”有着更为直接的表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苏轼的“技节云中,何日谴冯唐。”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医子恨,何时灭。”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其中哪个不是以“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文字表达着对国家,对皇帝尽“

5、忠”表“义”的思想呢?到了近代,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表达用死求国家强盛的决心与信心,同样也闪烁着“忠义”的思想内涵。二.“忠义”思想贯穿在梁山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整个过程。《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由开始的个别人的反抗,如鲁达、林中、武松等人的被逼造反,到小规模的联合反抗,如智取生辰纲等,最后梁山伯大汇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武装力量。综观《水浒传》梁山起义的全过程,其中各位起义将领除有各自独立的个性之外,还有一个共

6、同的人格崇拜。这也即是能将五湖四海,出身贵贱迥异的各路好汉凝聚起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都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个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惟恐别人笑自己不是好汉。总的说来,梁山起义脱离不开“忠”为核心的政治特征。1.《水浒传》“忠义”思想千百年来被称道的原因其一,“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其中无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还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以及失陷生辰纲后走投无路的杨志……泛此种种,几乎少有人有和朝廷作对的想法,而是为生活所迫,亦或是贪官污吏所迫。其二,“替天行道”的政治行动纲领。梁山聚义厅前有一面杏黄大旗高悬半空,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

7、那么“天”和“道”指什么呢?或者说这一思想观念的来源何家呢?我认为,其中“天”即朝廷,即皇帝。因为在他们看来“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那么“道”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好汉们的口头禅,这就与乌托邦思想中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若,众不劫寡”,“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相吻合,很明显,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已的努力把朝廷变成一个太平盛世,朗朗乾坤。最后,“接受招安”的结局更是“忠”的体现。这在宋江身上体现得犹为明显。实际上,梁山起义是如此,而历史上许多绿林事业的结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