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

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

ID:8993422

大小:30.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_第1页
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_第2页
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_第3页
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_第4页
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怀瑾先生与张中行先生之辩清《论语别裁》别裁了什么?〈一〉薛健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小时候,当我幼学启蒙时正值大陆文革,四书五经是被列为“大毒草”批判的,禁书当然不允许看,也见不到。我知道孔子这个人是从父亲嘴里听到的,他只读了三年私塾,文化程度勉强能读报,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他不能引导孩子读经史,只能讲些断续的故事:古代有个了不起的人,叫孔子,有学生三千……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我正值高二。“封、资、修”的书籍不断解禁,孔孟的形象不断还原。第一次接触《论语》,是从别人嘴里听到的一

2、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且讲这个“说”字当快乐的“悦”字解。当时感觉很困惑,天天做作业,不是复习就是预习,哪来的愉悦?后来才知道,这是《论语》第一篇《学而》里的第一句。但含义拿不准,就翻阅各种教科书和几种《论语》章疏,但不看还好,看后让我更加困惑:“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或者“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能看到的注解大都如此,大同小异。  按照这种注解我又有了新的困惑:其一,学习新知识必须按时去复习,这种道理小学生都懂得的,今天上新课学了新内容,课后不温习肯定不行;而

3、且大小考试前,都得进行反复的复习。一个民族至圣讲这种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我就觉得不合常理:假如是这样,那人人都是圣贤,因为这种道理人人都懂嘛。所以,这种注解我就觉得不能让人信服;其二,从人性的角度,学习本身已经是苦差事了,还要不断温习、复习,一个孩子整天搞在这里头,他能不抗议、忍气吞声地去做就不错了,你还硬说这是“很高兴的事!”一代圣贤能讲这样违反人性的话吗?这个困惑直到读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才得以释解。我将此书视为瑰宝,爱不释手,以为天下人都会和我一样地喜欢这本书。因此,有一天当我看到张中行先生撰写的《

4、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以下简称《南怀瑾》)一文时,极为诧异和震惊。其一  初识张中行和南怀瑾的书  我与张中行和南怀瑾两老先生,都有因缘。上世纪末,我应聘到大学任教,除了弄好专业、上好课之外,想多读些书,但又不知道该先读什么。就有人给我推荐说,一定要看张中行先生的书。一天,我的学生胡某来我家看我,此生除喜欢书画外,还喜欢藏书。我问他有没有张中行的书?他说有,于是几天后便给我抱来了六本,其中有《负暄琐话》《流年碎影》《禅外说禅》和《张中行作品集》等。那两三年,基本是在看张先生的书。直到有一天,一位多年学道的

5、吴姓朋友给我介绍南怀瑾,并极力推荐他的书,说此翁不仅学问好,而且重视实修实证,几十年来知行合一。闻听此言,我当即决定买一套《南怀瑾选集》,一看便被吸引住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综上,对于这两位前辈,我还是有些许发言权的。张中行先生文风细腻、朴实,对人生感悟颇多,其人生经历过几个大变动时代,且阅历坎坷、丰富,因而悟出不少人生哲理。中年以前,专于古汉语的研究与教学,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他一生笔耕精勤,著述颇丰。除上述著作外,出版过《文言常识》、《文言津逮》,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

6、编着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等等。不难看出,张先生在汉字语言方面颇有成就;老年开始写散文,我看过的几本多为其散文集,赢得不少赞誉。撇开不论张先生是否对儒、释、道有深入研究,至少他没有实证,因而写出《禅外说禅》。想当年,胡生给我抱来的六本书中,就有《禅外说禅》,只是我当时急于看其他几本,想最后再看。现在看来,想想都后怕,亏了没有看,否则可能误入歧途。因为仅凭读书得到的理论知识性的东西而没有去亲身实证,怎么可以禅外说“禅”呢?从这个意义上讲,“禅外”无禅,要说有,不过口头禅尔。所以,张先生才是“真够有

7、胆量的”。               拿到《南怀瑾选集》,由于好奇,先看了《论语别裁》和《金刚经说什么》。但后者是围绕第一义谛讲形而上道的,所以对其精髓大义当时不能知晓。但它和《论语别裁》有着一样的风格,都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南怀瑾先生对每一章或长或短的评论、札记和解说,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切切实实增长了许多学识。在此,我想先就《论语别裁》作些浅略的评论和解说。  首先,这本书的定位,是本《论语》的讲录,不是学者书斋笔耕的学术专着,而且是十五年历程中三四次讲课录音整理的合成。重

8、申这一点很重要。从我的教学工作经历知道,演讲和讲课时说的是口语,故而表达很随性、很率真,即使被录音整理成文,其风格不变。与在书斋经过充分构思酝酿的笔耕之作相比,略欠秩序和严谨,这是事实。就像某位学友所言:“南师的《论语别裁》,整书风格信手拈来,关乎大意,不求甚解,举例繁多,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想到说到,尤如聊天。但缺乏严谨的学术秩序……”我认为,这只是就书的结构、体例和形式而言的。而且,根据我多年的授课体会,正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