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

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

ID:9020783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_第1页
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_第2页
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_第3页
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儒与“曾剃头”———论曾国藩的复杂人格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府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后人对其的评价也经历了大起大落,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从建国后的大肆贬低到如今极大推崇,历史上也少有这样身后仍能引起

2、如此大争议的人物。究其原因,曾国藩本身具有的一些复杂的人格,是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而这些品格特点至今还是十分值得讨论的。本人暂且将曾国藩在其他方面的功过搁置,就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的铁血手腕与其儒学背景的矛盾做简单议论。众所周知,曾国藩八股取士出身,学的都是儒学经典,他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

3、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

4、心的传统文化。然而儒家推崇“仁,义,礼”,这就与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血腥行为矛盾了。1864年7月14日(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写下:城内“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砍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对这种杀戮的惨状,他在《日记》有这样的总结:“自湘军平贼以来,南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7月28日,曾国藩到金陵,见“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

5、,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群尸山积”,“白骨山积”,“自五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逾于今日。”曾的门人黎庶昌在曾国藩《年谱》中是如此记录的:“金陵之克,贼所造宫殿行馆皆为官军所毁。”可以说,这也是一次“南京大屠杀”。而在湖南组织团练镇压太平军时,由于曾国藩实行高压铁血政策,民间就流传了“曾剃头”、“曾屠户”的称号。有这样一则轶闻,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  这不得不说是以奇怪的现象,作为儒家推崇者的曾国藩,为何手段会这般残忍?即使可以解释为,曾国藩忠君爱国,为稳住局势

6、,避免太平军的扩张,迫不得已而为之,这确实是儒家所主张的思想,可儒家向来倡导仁义礼智信,又怎会容忍这样残忍的行径。而后来,曾国藩管理清军时,看士兵军纪涣散,在百姓中口碑差,还自撰一首《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要先爱百姓······这样的反差有如何说得通。曾国藩在倡礼的儒者与铁腕的统治者之间转换,这不能不说是他内在的复杂人格所决定,说的夸张一点,曾国藩有或许有着人格分裂的倾向。毕竟,仁义与血腥,这两个天差地别的词汇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出现,是多么难以解释。而曾国藩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复杂的人格也是

7、有其原因的。首先,儒家教人忠君爱国,而其自己也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那么他的镇压行为是有根据的。而且,他骨子里对君的忠诚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也就可以解释,当他面对君主的反对者时失去理智的可能。其次,曾国藩及其湘军在其战斗初期也不是一帆风顺,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两次跳江亡命,结果竟大难不死.即使是战绩辉煌之时,粮草,军饷,辎重,奖赏,仍事事限制他.满州贵族的排汉势力和恐惧心理,对太平军的连年征战,让他身心俱疲,当大胜敌人的时候,心中的压抑可能令其一时昏了头脑。纵观其一生,这般“丧心病

8、狂”的时刻(天京屠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弟曾国荃)少有,这就可以说明,曾国藩此人并非嗜血者,从某个方面来看,也许是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声势太大,不得不压制,才无奈采取血腥手段。但这一切也都是推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他承受的压力不是文人能体会,也非武将所能了解,总是在君子与魔鬼之间转变,使的曾国藩的人格经受了极大的折磨,这也是他复杂矛盾人格产生的直接原因。毕竟,作为一个儒者,不能通过仁义礼智信的手段来维护一个国家政权,而不得已通过武力镇压来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