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

ID:9079791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_第1页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_第2页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_第3页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歌工笔白描再现质朴美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描摹景物的特征,呈现事物的本质,再现自然美,反映作者的感情。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白居易叙事诗《卖炭翁》中的“

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作品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和的感人形象。一是用白描手法描写煤炭老翁的肖像。诗歌中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

3、: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二是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因为“衣正单”而“愿天寒”,一旦天暖,又“心忧炭贱”,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三是用白描手法刻画穿黄衣的太监神态。诗中的“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翩翩”,轻快的样子,笔调有些黑色幽默。“黄衣”

4、、“白衫儿”,都是太监的服装,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刻画,三言两语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太监的痛恨。白居易笔下的卖炭老翁让人同情,而岑参诗歌《戏问花门酒家翁》中的沽酒老人安然乐观,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在道旁酒店休息片刻,

5、用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诗歌大意是:花门楼前酒店里,七旬老人摆开酒瓮卖酒给客人。老人家,我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作品前两句使用白描手法,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的情景。花门楼前酒店美酒飘香,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千里河西边塞地区安定、感人的景象,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后两句用轻松而诙谐的语调与沽酒老翁逗乐。诗人没有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联系凉州榆钱初绽的春色,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捕捉了动人的诗意,给诗歌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让读者感受

6、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这首诗将朴素的白描和丰富的想象相结合,早春景物令人陶醉,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语言平实而富有幽默感。王维用白描手法写《渭川田家》,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的大意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着,麦子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

7、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诗歌的大背景,统摄全篇。“归”字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不禁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诗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时思归的不仅仅是牛羊,还有归家的牧童,还有柴门外慈祥老人的盼归。五、六两句写农事。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构建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七、八句写农夫闲暇。

8、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最后两句写因闲逸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人有所归,唯独自己还在彷徨,怎能不羡慕而惆怅?诗人借用“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前面写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