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

ID:9085628

大小:28.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7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_第1页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_第2页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_第3页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_第4页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湖南省会同县广坪中学学校简介[概况]:会同县广坪镇位于两省三县交界之地,西与贵州天柱接壤.广坪镇初级中学位于广坪镇金盆界坡脚,东临广坪镇集贸大市场,校门与会(同)天(柱)公路相接,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始创于1937年,原为广坪高级小学。1951年春,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成为中心完全小学。1958年秋,开始附设初中班。1962年,初中班与小学分离,正式创办会同县第三初级中学,1971年,三中迁往朗江,学校更名为广坪人民公社中学。1975年9月,开始招收高中新生,1979年9月,学校更名为会同县第六中学。1981年秋,高中

2、停招,1984年9月,六中被撤消,学校更名为广坪乡初级中学,2000年,广坪撤乡设镇,学校也因此更名为广坪镇中学沿用至今。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广坪中学已走过六十七年的历史。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当年小道泥泞,校舍破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校园已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成为“广木之乡”一颗耀眼的明珠。1962年,刚从小学分离出来的学校有6个班,240个学生,18位教师。1975年,由于高中招生,班级增加到10个,教职工增加到30多人。1981年高中停招,至1981年,班级建制一直维在9——13个左右,学生360余人,教

3、职工40余人。1990年——1994年,学生由420人逐渐增至700余人,班级由10个增至18个,教职工也由407余人增至61人。1998年后,随着“普九”工作的深入,出现了入学的高峰时期,至2004年,班级建制达22个,在籍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队伍扩大至78人,规模空前。2004年后,学生逐渐减少。现在,学校仍有12个教学班,教职工64人,其中少数民族36人。学生5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3%。学校有教职工党员16人,师生团员326人,其中少数民族有304人。6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

4、30人,具有初级职称28人,26人具有本科文凭,学历合格率达100%。中青年教师达95%。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广坪中学已成为为会同县师资雄厚、办学规模最大的农村中学之一。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非常简陋,至1962年学校成为县第三中学,仍仅有两栋砖木结构教学楼及一个小礼堂。1978年——1984年,学校陆续拆除了一些危房,修建专门的教师住房和专用教室,住房紧张和教室紧缺的状况得到缓解。1984年,陈汉明同志任校长后,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先后修建一两个水泥球场、2

5、00米环形跑道,添置了体育器材,加高了学校围墙,耗资17万元修建了800余平方米的宿舍、厨房、餐厅综合一体楼。教学条件有了可喜的变化。1992年,学校又自筹资金修建铁水塔一座,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问题。1994年集资22万余元修建了一栋73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改观。但由于学生的迅速增多,仍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1998年后,宋良成、朱昌群、侯安骅等几位校长高瞻远瞩,借“普九”东风,积极争取上7级资金支持,学校才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前后耗资近150万元,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1100平方米的科教大

6、楼,建立了标准的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现已老化,无法维修)和多媒体教室,重新修建了厕所和浴室,改造好了250米环形跑道,新修了校门,加强了校园的绿化,如今校园面积已扩大到12000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校园布局基本合理,教学设施日益完备。办学条件的改善,育人环境的优化,使学校成为莘莘学子实现理想的摇篮。学校是培育学生的阵地。学校创办初期,师生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由于不少师范院校的大专毕业生来校工作,教学质量较高,所培养的学员,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成为骨干力量。但由于后来“文化革命”,学校教学质量出现严重滑坡。1

7、977年后,随着全国高考制度的恢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才逐步建立,开始注重提高教学质量。80年代,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改革大有起色。教学成绩有较大提高,1988年至1996年,学校曾被列为怀化地区农村重点中学。进入90年代,随着“普九”工作的开展,学校按照“普九、提高、创新”的要求,以重创“农村示范初中”为目标,狠抓内务管理、大胆改革。加强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制定详细的《班主任工作量化细则》《教学奖罚条例》《教职工聘任方案》,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劳优酬。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强化政治学习意识,通过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激励教师

8、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化。同时,狠抓了教风、学风,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3年初中毕业会考,学校历史性地进入全县前六名。2003年至今教学教研成果喜人:毕业生升学率跃进居全县7前列。教师们的教研论文有十余篇获国家级奖励,70余篇获市级奖励,百余篇获县级奖励。精心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国家级奖励30余人次,获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