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

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

ID:9119416

大小:101.6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8

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_第1页
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_第2页
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_第3页
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_第4页
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阈——国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阈一反思翻译伦理研究:需要走向更为开阔的视内“规范导向”翻译伦理研究方薇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我国,新世纪伊始兴起的翻译伦理研宄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译者主体性制约因素受到关注;在“制约”思路主导之下,伦理概念被众多研宄者常识性地理解为“规范”,而翻译伦理研宄也多被界定为“研宄并制订规范”。本文将具体分析国内这种以“规范”为导向的翻译伦理研究的内涵,并借鉴伦理学的当代发展,提出翻译伦理不可轻易等同于“规范伦理”或“规范研宂”的观点。鉴于此,文章呼吁W内翻译伦理研宄有待进一步拓宽视阈,发掘更多的研宄“入口”。关键词:翻译伦理;“规范导向”;反思;规范;价

2、值;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Ethics”or“StudiesofNorms”?:SomeTentativeReflectionsontheNormsorientedStudiesofTranslationEthicsatHomeFANGWeiAbstract:Historically,“translationethics”firstcaughttheattentionofdomestictranslationscholarsattheturnofthecenturymainlyasaconstrainingfor

3、ceontheso-called“translatorssubjectivityn.Incompliancewiththeconstraint-orientedtheorizing,“ethics”hasbeensimplyconceptualizedas“(ethical)norms”,andaccordinglystudiesof“translationethics”aretoaimat“researchingandestablishingnorms”.Thispaperanalyzestheethicalsignificanceoft

4、hecurrentstudiesoftranslationethicsathome,andbydrawingoncontemporarydevelopmentsinethics,thepapercontendsthat“translationethics”cannotbesimplyreducedtoorequatedwith“ethicalnorms”or“translationnorms”,andthatstudiesoftranslationethicsathomerequireawiderperspectivebeforesyste

5、matic“ethical-approachtranslationstudies”canbesoundlyestablished.Keyword:translationethics;norms-orientedtranslationethics;reflections;norm;value;1•引言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翻译伦理与“忠实”、“操纵”等词汇一样,成为翻译研宄者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在国内,许钧、吕俊、侯向群等学者是翻译伦理研宄的先行者,而伴随着西方翻译伦理研宄成果的不断引入,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中国的翻译伦理研宄进展迅速。相关文章

6、之多暂且不论,而且产生了多部以翻译伦理为主题的论文(乔颖2007;蒋童2008;葛林2008;王莉娜2009;方薇2012),相关专著也陆续出版(彭萍2008;张景华2009;王大智2012;许宏2012)。翻译伦理问题受到关注之强烈,研究成果增长之迅猛,以至于一再有国内论者提出所谓翻译研宄的“伦理转向”(罗虹2008:61;吴志杰,王育平2008;王大智2012:21)。是否有此“转向”、是否有必要称其为“转向”还存在诸多争议,而翻译伦理研究之热,由此可见一斑。2.作为“主体性”制约的翻译伦理观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典型的伦理型文化,自古以来的

7、翻译活动以及翻译研宄都中浸润着伦理思想。无论是“信”还是“忠实”,中国传统翻译话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具有伦理性质的表述之上,但多属经验式的只言片语,也并未具体使用翻译伦理这一术语。上世纪末在四方研宄者具体展开翻译伦理问题探讨的同时,国内也有理论研宄者敏锐地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例如,许钧(1998)的《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一文从“要怎么译”、“能怎么译”和“该怎么译”三个层面探讨了译者在复杂的翻译活动中所受到的各方面约朿和影响。尽管该文并未使用翻译伦理这一概念,但所探讨的“要”、“能”、“该”三个层次恰恰对应着伦理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行动

8、目的、行动自由以及道德价值,是深具理论潜力的开拓性探索。吕俊(2001)正式提出翻译伦理学这一概念,之后有关注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学的文章出现(孙宁宁2003等),但翻译伦理议题并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