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符号学的概念

翻译符号学的概念

ID:9135296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8

翻译符号学的概念_第1页
翻译符号学的概念_第2页
翻译符号学的概念_第3页
翻译符号学的概念_第4页
翻译符号学的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译符号学的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翻译符号学的概念贾洪伟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宄中心本文以翻译概念的衍化为切入点,总结学科发展观的演变,以翻译与符号学联姻之不足为焦点,探讨符号转换概念一一翻译符号学,区分翻译符号学与符号翻译学和符号学翻译研宄的同异,确定翻译符号学作为新兴学科的属性问题。关键词:翻译;符g•翻译孚;符g•孚翻译;翻译符g•孚;ConsiderationsovertheTermsofTranslationSemioticsJiaHongweiAbstract:Startingwiththegeneraldevel

2、opmentanditsdiachronicfeaturesofthedefinitionsofTranslationsince1957,especiallyitsinadequaciesofthemarriagebetweensemioticsandtranslationstudies,thispaper,withthereferencetoGorleeandTorop’srelevantworks,redefinestranslationsemioticsintermsofmacroscopicviewsoftransl

3、ation,distinguishestranslationsemioticsfromsemio-translationstudiesandtranslationstudiesinsemiotics,andclarifiestheissuesrelatedtotranslationsemioticsasanemergingnewdiscipline.Keyword:translation;semio-translationstudies;translationstudiesinsemiotics;translationsem

4、iotics;1.引言索绪尔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创始人。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以其能指和所指的结构系统来建构世界(董敏2005:5)。就缘起讲,自人类降生地球之H,符号就随之诞生。彼时,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业己出现符号的阐释与转换。从“理解即翻译”(Steiner1975)、“对话即翻译”(Landa1995)、“原文本重写即翻译”(Lefever2005)等广义角度看,符号的交互使用己经构成翻译行为。待到书面文献出现,因信息交流和政府传通之需,公元前的人类世界就出现狭义的翻译行为。早

5、在公元前二三百年,人类就己经零散地归纳过翻译实践的经验,只是不具备今日的理性化、系统化的学科化特征,针对翻译行为与相关现象的理性探索直到近代才出现,学科化的理性探讨更是20世纪的学术事件,直至20世纪70、80年代学界才思考学科化的构建工作,随之出现众多的流派,如语文学派、结构语言学、文艺、比较文学、美学、伦理、哲学、后殖民、女性主义、食人主义等。因各派学者不是相互批判以求推进,就是各自为营,专门构建自身的理论系统,可大多仍着重言语符号层面,特别是文学领域的文字文本,遗留众多广义翻译范畴内的空內点,如思维与言语符号的双向转换

6、、实体与符号转换等,不但影响翻译概念界定的统一性、翻译理论的构建,更影响区域、民族、世界翻译史的书写和构建。因而,在翻译研宄发展为独立的系统化学科的今天,有必要梳理翻译概念的演化历程,总结学科发展观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以翻译与符号学联姻之不足为切入点,探讨以广义翻译为对象的符号转换概念翻译符号学,区分翻译符号学与符号翻译学和符号学翻译研究的同异,确定翻译符号学作为新兴学科的属性问题。2.翻译概念衍化与学科发展观在古代,翻与译所指略似,但非今日所指。据史料记载,宋代法云(1088-1158)之《翻译名义集》已出现翻与译结合的术

7、语:“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虽系梵汉对译,但明确了这一术语的狭义指称。作为符号转换的专门术语,翻译历经千年演变,所指发生很大变化,因而在当代探讨与翻译有关问题时,有必要回顾翻译所指的演变及其发展观的更易。以收集的43条翻译定义为据,笔者分析1957年以来的翻译定义,探讨与之相随的学科发展观。纵观国N学者的定义,我们发现三点特征:1)翻译系两门语言符号之间的内容转换与思维活动,大多强调等值,或强调文学的创造性等值,或强调原译文本的和似度,关于符号转换过程少有涉及;2)翻译系表达同一客体语符的辨识、阐释、明示一推

8、理与再创作过程,但对过程加以确切阐述者少;3)受国外译论影响,出现交际学与信息学视角的定义,但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均不充分。从翻译符号学视角看,绝大多数国内学者的定义囿于原语与译语、原本与译本、作者与译者、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忠实与背叛、等值与相似等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范畴,寻求结构与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