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

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

ID:9149653

大小:68.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_第1页
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_第2页
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_第3页
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_第4页
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一次听课想到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一由一次听课想到的韩春平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否被唤醒。木文试从创设情境、展开讨论、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用教师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学生等方面进行尝试,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了一些探讨。关键词:主体意识;兴趣点;讨论;课外阅读;情感体验一、一次听课一次,笔者去听一位老教师的课。当时这位老教师讲授《始得丙山晏游记》,为了把文章讲得透彻,这位老教师从字音字义、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讲到语句翻译、篇章结构,再到与《小石潭记》的比较阅读。整整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主宰了绝大部分时间;课堂内容充实得让人应接不暇,学生则被灌得云

2、里雾里。此番情景好比一名尽职的导游在给游客滔滔不绝地讲解风景名胜的来历和典故,至于游客能否参透其间的文化内涵,就与导游无关了。二、听课后反思语文课这样上是要累死人的,因为任何一篇课文,只要我们愿意讲下去,就总是讲不完,这就是典型的满堂灌课堂。抽取其中的关键就是:学生眼里只有教师,教师眼里只有自己。很多时候,语文教师的课是上给听课教师看的,学生被“绑架”来完成规定的动作以配合教师。课堂节奏太快,师生们总是一路狂奔,根木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当一节课被演绎成了教师大秀个人“才华”的舞台时,学生便成了附属物,语文就会因此变得面目可憎。实际上,教师越是试图把学生牢牢抓在手心,什么都不

3、敢放,就越是在戕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托马斯•阿奎纳就说过: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尽快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这句话实在精辟,据此,可以引中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应当是教会学生尽可能地摆脱教师的牵引,学会自主地学。教师不再去为如何教而苦恼时,便是教学成功之时,便是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用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喋喋不休地分析、酒酒不绝地讲解,“冲”掉了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名为教学,其实学生根本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学习实践,只是机械地听讲、记录,

4、而未加思考、吸收。学生尽管全神贯注地听,密密麻麻地记,脑袋里却一片空白。学:>」的内因没冇调动起来,总是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很难提高。结果教师讲得疲惫,学生听得乏味。在课堂上,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拿篇文章费力地讲解,而学生或是在台下各做各的,或是附和声一片。当提问时,学生或是支支吾吾,或是复述教师的话,冇的甚至什么也说不出来。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

5、。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现实很残酷,好多学生对语文的学3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吋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语文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语文课真的让语文老师很受伤。但一味抱怨没用,一味逃避也没用。问题出现了,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对此,作为教师,笔者在反躬自省的M吋,强烈地感觉到,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的的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6、所谓的主体意识指的是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在课程0标中,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0标加强语文积累”;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方式”;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能“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在这些表述中,多处提到“自己的”这个词,显然“自己的”就是

7、“学生的”,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课程B标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突出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笔者明白了自己的首要任务,也许这也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亟待解决的,那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就是心灵的唤醒。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的内容,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呢?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坚持下来之后,觉得还是比较有成效的,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这些不太成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