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注疏札记

读《老子》注疏札记

ID:9234049

大小:374.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4

读《老子》注疏札记_第1页
读《老子》注疏札记_第2页
读《老子》注疏札记_第3页
读《老子》注疏札记_第4页
读《老子》注疏札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老子》注疏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一、《老子河上公章句》独特的经文和注释本文所据以讨论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以明《道藏》所收题“河上公章句”之《道德真经注》为底本,参校敦煌唐抄本、《四部丛刊》影印宋建安虞氏刊本、明《道藏》所收宋太守张氏《道德真经集注》本及题“顾欢述”《道德真经注疏》本。(一)独特的经文虽说《老子河上公章句》所载经文是流传最广的《老子》版本之一,并在道教中备受尊崇,然该本中有一些独特的经文,不仅与其他传世本迥异,甚至在道教内部也没有被普遍接受。1.“与善人。”(第8章)此句《老子想尔注》、王弼注本、敦煌各种抄本、唐玄宗注本等传世本均作“与善仁”。唯傅奕所校古本同《道藏》所收“河上公章句

2、”本。影宋本《河上公章句》误以他本校改为“与善仁”。观河上公注文云:“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所谓“与虚不与盈”就是要择人而助,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按照注文,当以“与善人”为经文。此句帛书乙本作“与善天”,河上公本是传抄致误,还是根据另一传本,不得而知。另一个可能是,经文原作“与善仁”,因《老子》第5章强调“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第19章主张“绝仁弃义”,故河上公本改为“与善人”。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第32章)“天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王弼注本、傅奕所校古本、唐玄宗注本等传世本均作“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3、老子想尔注》亦作“夫亦将知止”,“知止不殆”。少“所以”二字的原因,是要删字以成“五千文”。敦煌发现的《老子》五千文抄本,均同《老子想尔注》。河上公本是否因字形相近致传抄错误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注解,就会明白它的原文就是如此。河上公注“天亦将知之”说:“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将自知之。”注“知之所以不殆”说:“天知之,则神灵佑助,不复危殆。”可见,河上公是以“天人感应”说来注解的,与“知止”意思完全不同。3.“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第39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第42章)此两处的“不毂”,王弼注本、傅奕所校古本、唐玄宗注本等传世本均作“不毂(谷)”。唐玄宗注解说:“毂

4、,善也。不毂,犹不善也。”成玄英、李约、赵志坚等唐代《老子》注家均作如是解。河上公对“不毂”的解释是“不毂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也”。可见,河上公本作“不毂”,乃是以“三十辐共一毂”之“毂”为喻,不是“毂”字的形误。4.“数车无车。”(第39章)王弼注本、傅奕所校古本作“数誉无誉”。敦煌五千字本多作“数与无誉”,非五千字本多作“数誉无誉”。只有P.2420号抄本同河上公本。验以马王堆帛书,甲本作“数与无与”,乙本作“数舆无舆”。帛书“与”字时写成“舆”,二者同音通假。综览众本,可以看出,“舆”与“誉”可能因形近而分成两个传本。河上公本之“车”字,可能是为了避免与“誉”字混淆而

5、特意更改的。5.“日余食赘行。”(第24章)“守柔日强。”(第52章)“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第55章)上述几句经文中的“日”字,王弼注本、傅奕所校古本、唐玄宗注本等传世本均作“日”。河上公分别注解为:“日赋敛,余禄食,为贪行”;“守柔弱,日以强大也”;“人能知道之常行,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祥,长也。言益生欲自生,日以长大也”;“心当专一和柔,而神气实内,故形柔。而反使妄有所为,——一——r、<12008.5>31o葛宝万方数据。中溺过救史料-9矢。"/R则和气去于中,故形体日以刚强也”。可见,河上公本的“日”字,不是“日”的形误。6.“我无情,而民自清。”

6、(第57章)河上公本在第57章“我无欲,而民自朴”后,有“我无情,而民自清”二句。王弼注本、傅奕所校古本、唐玄宗注本等传世本均无此句,恐为道教中人所加。唐末杜光庭为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所作的《道德真经广圣》说:“又一本有两句云:‘我无情,而民自清。’此亦义理相符,而御注阙之,故辄详载于此。”可见,唐代的河上公传本即有此两句。敦煌P.2639号抄本亦有此两句。(二)独特的注释《老子河上公章句》中有一些注释,也显得颇为独特。1.对“玄”的解释《老子》中“玄”字数见,除第1章“玄”字以单字出现外,还有“玄牝”、“玄览”、“玄德”、“玄通”、“玄同”等词组。按通行的理解,“玄”原指

7、深黑色,在《老子》中用作形容词,喻指深远幽寂、微妙难测的状态。河上公注“玄”字,也有作此义解者。如:第lO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释“玄览”为心,因为“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可见,河上公将此处的“玄”字作“玄冥”解,“玄冥”意为深远幽寂。第10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河上公解释为“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如道也”。此处的“玄”也作“玄冥”解,言其德深远幽寂,不可得见。第5l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河上公解释为“道之所行恩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