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

ID:9261201

大小:9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5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教材分析本框共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地位上看,学好本框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难点:实践的基本特征四、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加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有限,对实践活动、实践主体等认识不多,这对于他们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

3、,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六、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说明实践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材料,充分了解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已有认识,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将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设计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的特点,可事先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展示观点一:不会游泳,怎能下水。观点二:

4、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提出疑问:你赞同那个观点?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从而导入新课。(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的两层基本含义: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①蜜蜂筑巢。②构想美好生活③建设小康社会④成功举办奥运会2.实践的特点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

5、客观的物质的。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播放神七中航天员出舱的模拟动画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具有社会性提出疑问: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成功出舱,是单靠他个人力量可以完成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实践具有历史性展示从神五到神七的三次突破说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

6、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不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展示案例判断)⑴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⑵变革社会的实践⑶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通过学生阅读课本P44-46的内容,小组研究以下的材料,主动探究该内容,具体材料如下)研究材料: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这说明

7、实践是: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如: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走进科学: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自此,太阳系行星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科学家通过探测活动,在外太阳系发现越来越多的天体,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由于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人造卫星等先进的探测工具,使得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

8、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这说明实践是:(为什么:在背后补充)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如:吃一堑,长一智。走进实验: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而伽利略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