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

ID:9303930

大小:300.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4-27

上传者:U-326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_第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总结报告书实验区名称:安徽省课题编号:2-02-05-092课题承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开始时间:2001年5月课题结题时间:2004年3月课题组负责人:刘桂林联系电话:0553-4813100E-mail地址:lgl25@163.com   2004年3月一、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一、课题的研究背景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并且能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使“天涯若比邻” 不再是梦想,有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等等。这是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也总结出“抛锚法”、“搭脚手架法”等教学方法。我国的一批学者亦不甘落后,大力推进和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情境。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要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是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认知体系;再则就是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混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课题组组长:刘桂林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数学)课题组成员:许 军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务主任   同   上 (数学)缪理敏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务副主任同上(生物)刘永霞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英语组组长同上(英语)王蓓蓓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英语)任忠友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数学)吴永刚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数学)王恩国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地理)郭沐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二级教师(计算机)孙燕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英语)杨林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二级教师(语文)分工安排:课题总负责: 刘桂林课题论证:   许 军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许军执笔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刘桂林、许 军、缪理敏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建构主义教与学理论,体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2、实施阶段,主要是(1)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2)研究以建构主义教与学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的方法与途径;(3)研究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可行之方法,使师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利用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地整合在课程之中;(4)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混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 3、总结阶段,主要是(1)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2)制定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方案;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经过两年半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4、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有11篇分获芜湖市电教、教育学会论文评奖一、二、三等奖。5、“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始终位于同类学校的前茅。6、广大中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先行一步,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强调整合的必要性,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的拉郎配,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统。注重整合的服务性,就是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所以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把握整合的规律性,就是看到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适应性,硬件和软件的不支持性。认真研究和把握整合的规律。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强调“过程性原则” ,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材料的收集、筛选、整理。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收集信息的价值判断,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教师再教给他新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整合就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因此,我们看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观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学科,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七、我们的反思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计算机要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人讲,教师培训问题已成了计算机整合于教学的瓶颈,这是不无道理的。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对每一个教师而言, 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都是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但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将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八、几点建议1、国家要在加大对中小学计算机硬件投入的同时,建立相关的政策导向机制。如规定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课时和等级、信息素养提升与评优晋职挂钩、信息技术考核列入教师评价体系等。2、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一定要切实深入中小学课堂,加强调研,有针对性的对“整合”规律性进行研究,真正发挥指导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的作用。要特别要注意避免“整合”走入误区。3、“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但目前此实验的价值取向需要重新审视。 二、研究报告附件 附件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与现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并且能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使“天涯若比邻”不再是梦想,有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等等。这是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二、 指导思想与研究原则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将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努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素质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并在以下原则指导下开展研究:1、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是科学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得到持续而有效得发展;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科学的理论只有在有效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它的指导作用,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无法检验理论的科学与否,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提高,才能上升形成具有更广泛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3、信息化与工具性原则: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此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强调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伙伴;4、知能并重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既是立足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整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整体性原则:就是其学科的交叉性。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 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而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6、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原则: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践平台,在总体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同时,网络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零距离”,有利于学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课题研究内容、目的本课题将从理论、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建构主义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形成,必然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课题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混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四、课题的组织机构 课题组组长:刘桂林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数学)课题组成员:许 军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务主任   同   上 (数学)缪理敏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师       同   上 (生物)刘永霞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英语)王蓓蓓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学二级教师(英语)孙 艳     同         上           同   上 (英语)任忠友     同         上           同   上 (数学)吴永刚     同         上           同   上 (数学)陶大寨     同         上           同   上 (语文)殷小娟     同         上           同   上 (语文)杨 林     同         上           同   上 (语文)郭 沐     同         上           同   上 (数学)分工安排:课题总负责: 刘桂林课题论证:   许 军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许军执笔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刘桂林、许 军、缪理敏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五、研究时间、进程1、预计安排两年完成,2001年5月——2003年7月;2、研究进程:准备阶段:2001年5月——2001年7月,学习理论,调查摸底;实施阶段:2001年9月——2003年4月,制定课题方案,探索研究、实践;总结阶段:2003年4月——2003年7月,总结评估,接受鉴定。六、保障条件1、硬件支持:(1)64座网络教室,10M光纤接入互联网;           (2)多媒体教室;           (3)教师电子备课室,10M光纤接入互联网;           (4)教学管理局域网,10M光纤接入互联网;2、软件支持:win98/win2000/winMe/winNt,k12资源库,已购入的各种软件,开放的互联网上丰富资源;3、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经费保障: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优先提供,必需经费实报实销;七、预期研究成果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2、通过在相关学科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4、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5、拓展、完善我校计算机网络,建成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6、典型课例录像、课件、学件光盘,论文。                                               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课题组2001.11           附件二.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附件三1.课题研究计划表起止日期计划任务备注2001年5月-2001年7月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宣传,调查研究 2001年9月-2003年12月实施阶段,主要是:制定方案,探索、实践、反思 2003年12月-2004年3月评估阶段,主要是:总结评估,结题验收            附件三2.课题计划实施进度表起止日期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解决对策2001年5月-2001年7月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研讨现代教育理论,印发大量材料给课题组;同时,请专家进行指导。请专家指导比较难,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就更难寻找。加强与高校和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系。2001年9月-2001年11月选择实验的学科,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实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论证。  2001年12月-2003年3月进行的是第一阶段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实验探索,接受市领导小组的中期验收。学校内部的网络环境还难以完全适应实验的要求。如网速、视频流畅、信息互动等。改进和完善原有机房设备,加紧建设学校的高端网络教室。2003年3月-2003年12月进行的是第二阶段课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实验探索,并有目的的进行实验反思。   2004年1月-2004年3月总结评估,收集整理实验的成果。主要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同时形成实验的结题报告。限于学校人手太少,资料的收集有困难。特别是系统化、完整性方面有欠缺。今后要加强实验队伍建设。2004年3月-2004年4月进行学校内部的实验成果展评,选拔有价值的成果,争取发表、推荐评奖、出版等。  附件三3.课题研究网页更新登记表(仅华东地区课题组填写)更新编号更新日期主要更新内容说明2001年6月课题申报表 2001年8月课题任务书 32001年9月课题组主要成员表 42001年11月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人员、保障措施、分工安排、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等) 52002年2月阶段研究日期、研究步骤  62002年3月阶段预期成果、成果形式 72002年4月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实录 82002年4月数学多媒体教学实录 92002年5月信息技术与地理多媒体教学实录 102002年6月课题研究阶段自评表 112002年6月阶段研究报告 122002年9月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展示 132002年9月关于开展网络环境下常规电教媒体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比赛的通知 142002年12月网络环境下常规电教媒体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比赛获奖教师名单 152003年3月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中期汇报会如期举行  162003年5月学校检查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使用情况 172003年10月研究课:(生物)《根对水份的吸收》(物理)《超声与次声》课件、录像182003年11月研究课:(语文)《散步》课件192004年2月我校教师谈课改《芜湖日报》  附件四1.优秀公开课活动统计表(按活动次数统计)优秀公开课活动之一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12002年4月市级语文:“在声音的世界里”张晓玲初一录像、课件 评委点评: 教师富有激情,给学生以调动; 学生的活动和主体性得到重视;运用了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评委签名:胡寅初、陈海鸥、胡澄志、曾鸣  2002年4月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二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22002年5月市级地理:“芜湖地理”王恩国初二教案、课件 评委点评: 课的开头很好的运用一段视频,起到吸引和调动学生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让学生能够改变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课堂学习的知识容量加大,密度也增强;本节课在“整合”方面有一定的示范性。   评委签名:钱宏瑾及全市初中地理教师  2002年5月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三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32002年9月市级地理:“地图”王恩国初一录像、光盘 评委点评: 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出示自己绘制的学校地图,激发兴趣,增加直观感觉;依据教材内容制作了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是有积极意义的;课件有交互性,学生可以动手,符合新的课程观;当然,课件的技术含量要增加,使“整合”在教学中少留痕迹。   评委签名:钱宏瑾及全市初中地理教师  2002年9月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四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42002年10月校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吴永刚初一录像、课件 评委点评: 利用自制的课件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值得提倡;教学中,学生利用课件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成效明显;本节课教师采用的方法好,即探索、猜想、验证;如果把课件带到网络环境中,让每个人都自由探索就更有意义了。  评委签名:刘桂林、缪理敏、赵三保、唐述耀、任忠友   2002年10月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五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52002年11月市级音乐:“蓝色多瑙河”张开锦初一教案、课件 评委点评: 全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方法手段值得提倡;课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有效融入学习之中;整堂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要能增加学生自主研究的内容就更好了。  评委签名:徐晓峰、徐红、刁智俊   2002年11月2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六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62003年3月市级政治:“爱护我们的家园”林洁初二教案、课件 评委点评: 老师讲的不多,看不见灌的影子;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去收集信息,体现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备课模块非常好,说明教师认真为学生准备了学习的平台;网络运行的稳定性有待于加强。  评委签名:何蔚、张蕾、严老师及课题组有关成员   2003年3月11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七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72003年3月市级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洪文革初二课件演示 评委点评: 课件制作比较精致,无论是技术还是界面都适合学生;学生用课件去学习,有交互、有探索,这是很重要的;本节课可以较好的体现“整合”的目的和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此课件运行的稳定性要靠高端网络支持。  评委签名:何蔚、张蕾、严老师及课题组有关成员  2003年3月11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八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82003年3月市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吴永刚初二课件演示 评委点评: 课件展示很出色,把数学模型变成了学生容易了解的情节;课件的制作朴实无华,但非常实用;学生在使用时,很有交互性。课件如能真正做成学生的学件,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创造就更好了。   评委签名:何蔚、张蕾、严老师及课题组有关成员  2003年3月11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九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92003年10月校级生物:“根对水份的吸收”张枫初一课件演示 评委点评: 引进计算机技术,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动感,增加学习的愉悦和欲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越加透彻和牢固;课堂气氛明显发生变化,师生民主;如果课件能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索,变成学件就更好了。   评委签名:刘桂林、缪理敏、罗捷、任忠友  2003年10月10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十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102003年10月市级物理:“超声与次声”王万仓初二录像、课件 评委点评: 课件把人们常态下无法感受的东西变成可以感觉,体现了信息技术“整合”到这堂课的必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乐趣和求知的欲望,使他们“愿意学”、“会学”;当然,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注意了物理存在于生活中,我们学习物理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评委签名:李文波及全市初中物理教师  2003年10月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十一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112003年11月市级语文:“散步”张晓玲初一课件 评委点评: 为创设“散步”的特定环境,教师制作了小课件,有价值;课件给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受非常明显,起到应有的作用;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归纳,计算机显示出特长;应用了信息技术后,增加了文科学习的美感。  评委签名:陈海鸥、曾鸣等   2003年11月日   优秀公开课活动之十二编号日期公开课范围课程名称及科目教师姓名学生年级课例形式(录像、光盘及教学相关材料) 200x年x月 科目《》    200年x月 《》    评委点评:        评委签名:年月日 附件四2.公开获奖成果统计表成果名称作者颁奖(组织)单位获奖日期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数学课件三等奖) 洪文革 安徽省教育厅电教馆2002年6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数学课件一等奖) 洪文革 芜湖市数学学会2003年11月全等三角形(数学课件二等奖) 吴永刚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年12月英语电化教学评比一等奖王蓓蓓芜湖市教育局芜湖市电教馆2002年5月网页评比“三等奖”罗捷芜湖市教育局2002年11月 暑期网络夏令营“优秀营队”杨俊宗磊芜湖市教育局2003年10月学校团队网页设计“二等奖”林洁杨俊芜湖市教育局2003年11月学生网上“学习竞答”一等奖李一凡市教育局2001年9月 附件四3.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音像出版物统计表论著名称作者发表刊物名称、卷期、日期、出版社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 刘桂林 芜湖市第九届教育论文评比学会一等奖全国首届骨干校长培训班论文集2001年12月 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缪理敏芜湖市第九届教育论文评比学会一等奖2001年12月浅议学生管乐训练中的素质培养张开锦芜湖市第九届教育论文评比学会三等奖2001年12月 音乐课创新教学的尝试李长春芜湖市第九届教育论文评比学科三等奖2001年12月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张梦静芜湖市电教研究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年10月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发多媒体网络课件初探 吴永刚芜湖市电教研究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年10月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姚维荣芜湖市电教研究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10月 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杨兰宏芜湖市电教研究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10月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刘桂林芜湖市第十届教育论文评比学会二等奖收入全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优秀文集2003年12月 合作互动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张远芜湖市第十届教育论文评比学会一等奖2003年12月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探索教改之路黄秀荣芜湖市第十届教育论文评比学会二等奖2003年12月改革传统模式,创新体育教学胡静平芜湖市第十届教育论文评比学会二等奖2003年12月 附件四4.其他研究成果统计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