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

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

ID:9373335

大小:196.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9

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_第1页
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_第2页
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_第3页
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_第4页
资源描述:

《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1期(2011)Vol.16No.1(2011)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苏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指出,人们必须永远不把道德当作幸福学说,所以幸福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康德并不关心或者是被康德的道德哲学排除在外的问题。因此在康德的研究者看来,幸福问题远远不及道德与自由等问题来得重要。但事实上康德不仅认为幸福是至善的必然组成部分,而且承认幸福是人的天赋目的。所以,有必要对如何理解康德道德哲学中幸福概念的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幸福;道德;至善中图分类号:B51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

2、011)01-010-04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康德的伦理学思想不仅成为康了启蒙时代,哲学家们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想,重新德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西方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研究的热宣扬尘世的幸福,并将幸福看作人的能力。点。随着康德伦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康德思想的研究者在康德那里,幸福(Glückseligkeit)一词是由快乐(Glück)们逐渐意识到道德并不是康德唯一关心的命题,幸福也是其与天赐的福(Seligkeit)两个词构成的,用以表示幸福并不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斯林文德一时的快乐,而是一种包含了深度、广度以及多样性的满足(Schn

3、eewind,J.B.)在《自律、义务与美德:康德道德哲学概感,值得注意的是天赐的福(Seligkeit)一词实际上表示这种观》一文中指出:“康德通常被认为持有幸福没有价值的观快乐并非来自于自然,而是来自于自身。在康德看来,对于人点,并且他在其伦理学中完全忽视了它。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而言,幸福分为两种,一种来源于自然,一种来源于自身,虽误。”[1](p333)这代表着康德思想的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将康德的然这两种幸福康德都用Glückseligkeit来表示,但只有后者才伦理学思想简化为义务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其结果就是康是由于人配享幸福而得到的幸福,即与道德

4、相配的幸福,只德的伦理学思想被简化和歪曲了。康德被认为是主张一种与有这种幸福才值得人去追求。亚里士多德和密尔所提出的思想完全相反的理论。即亚里士康德在其著作中多次对幸福这一概念下过定义。最具代多德和密尔是后果论者,关注于伦理道德的目的,而康德是表性的有“幸福是我们一切偏好的满足(既在广度上就满足非后果论者,并不关注伦理道德的目的,只关注义务、原则,的杂多性而言,也在深度上就程度而言,还在绵延上就存续而非道德主体的对象或目的”。[2](pix)所以,要全面理解康德道而言)”[6](p592);“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对于不断地伴随着他的整德哲学的深刻内涵,还需要

5、对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进行深个存在的那种生活惬意的意识,就是幸福”[7](p23);“人在自身入剖析。中,感觉到一种强大的抵制力量,来反对理性向他表现得如幸福概念是一个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的概念。早在古希此值得尊重的所有义务诫命;这种感觉就在于其需要和偏腊时期,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幸福(εδαιμονα)问题。柏拉好,他把这些需要和偏好的全部满足统统归摄在幸福的名图在《申辩篇》中借由苏格拉底之口指出:“不论老少,使你们下”[8](p412);“幸福,亦即对自己的状态的满足”[9](p400)。首要的、第一位的关注不是你们的身体或职业,而是你们灵可见,康德首先将

6、幸福看作是人一切偏好的满足。首先,魂的最高幸福。我每到一处便告诉人们,财富不会带来美德幸福不同于快适,如果说快适是由偏好的满足而来的,那么(善),但是美德(善)会带来财富和其他各种幸福,既有个人幸福就要求这种满足能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所以,幸福要的幸福,又有国家的幸福。”[3](p18)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求在广度、深度以及绵延性上的最大化,而快适则是单一性、理学》中将幸福视为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短时性的,不可能持存于我们生命的整个存在。其次,幸福不的东西[4](p18),并指出“幸福是完善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动的仅是一种满足感,而且是

7、一种状态。但康德认为这种状态不目的”[4](p19)。而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分别作为推崇幸福可能从经验而来,而是由人的知性构想出来的。“幸福的概念与推崇德性的代表,则可以被看作是幸福论与德性论之争的并不是人也许从他的本能抽出来,并这样取自他里面的动物开端。在基督教哲学中,幸福问题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只不性的一个概念;而只是一种状态的理念,他要使这种状态在过对幸福的追求从俗世转向了上帝。所以奥古斯丁在《忏悔纯然经验性的条件下与这理念相符合(而这是不可能的)。他录》中说,“我寻求你天主时,是在寻求幸福的生命”[5](p203)。而到自己给自己构想出这个理念

8、,确切地说是以如此各不相同的收稿日期:2010-11-15作者简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