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_忠实_的关系

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_忠实_的关系

ID:9374766

大小:30.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9

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_忠实_的关系_第1页
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_忠实_的关系_第2页
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_忠实_的关系_第3页
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_忠实_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_忠实_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卷第1期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5No.12007年6月JournalofTangsha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Jun.2007浅谈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忠实”的关系林小平(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7)【摘要】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比较文学中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创造性叛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主要从媒介者、接受者及接受环境等方面来分析。而“忠实”这一伦理学标准一被引入翻译学,便引起了人们对其与“创造性叛逆”之间关系的争议。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现有的材料入手,结合自己的观点,论证了

2、二者的关系。【关键词】创造性叛逆;忠实;等效导言即意味着对原文的“背离”或者说“背叛”,而一“创造性叛逆”(creativetreason)一词最早是些人则认为“创造性叛逆”是对“忠实”的接近。由埃斯卡皮(RobertEscarpit)在他的《文学社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仅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来论学》里提出来的,他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证二者之间的关系。逆”,又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一、创造性叛逆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指语言)埃斯卡皮把“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引入翻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译学

3、,一方面是因为翻译是一个无限趋近于原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作的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自个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觉不自觉地对原作有所改变,即所谓的“叛逆”;[1]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王美华、另一方面,翻译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从原作向译于沛译,1987)。在我国,著名学者谢天振(1992)作进行转换的创造过程。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有提出了“创造性叛逆”,分别从媒介者、接受者和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所使用的语言不是一般接受环境方面进行论述。继而在其《译介学》及的语言,也就是说,不是

4、一般意义上的仅仅为了《翻译研究新视野》二书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达到交际和沟通信息目的而使用的语言。文学补充。翻译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语翻译的“忠实观”一直是无数译者们孜孜以言,一种具有美学功能的艺术语言。著名学者谢求的目标,中国译界在20世纪30年代的“信、天振认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性质是显而易见顺”之争清楚地表现了自古以来使翻译家感到的,它使一件作品在一个新的语言、民族、社会、左右为难的矛盾。“宁顺而不信”的一派公开道历史环境里获得了新的生命。然而,文学翻译除出了欧洲中古时期“美叛逆”的心声。而以鲁迅了创造性的一面外

5、还有叛逆性的一面。如果说,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宁信而不顺”。此外,英国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努力,那么也有“宁信而不顺”的倾向。1981年,他在论译者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在多数情况下就是反映的忠诚时说:“第一忠于作者,第二忠于译入语,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2]P64[3]P66最次终于读者”(Newmark,1981:64)。一直以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谢天来,学术界有不少人认为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振,2003:6

6、6)在他看来,在文学翻译里,无论是作者简介:林小平(1979-),女,福建漳州人,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54林小平:浅议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与"忠实"的关系译作胜过原作,还是译作不如原作,这些现象都义地说,文学翻译中的接受者应该既包括译者,[4]P137是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与叛逆性所决定了的又包括读者。但是关于译者,上面已经讨论过(谢天振,1999:137)。了,所以这里主要分析读者的创造性叛逆。由于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翻译的创造性性质读者的“翻译”是在译者翻译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同于原作的创造性性质,

7、它属于二度创造,即因此它的“翻译”与原作相比的话,必然比译者再创造,或称之为二度变形。但是文学翻译的创的翻译更富创造性、更富叛逆精神。简单地说,造者叛逆的特点当然不止于“变形”,它最根本读者的创造性叛逆一方面来自他的主观因的特点是:它把原作引入了一个原作者原先所素——他的世界观、文学观念、个人阅历等等,没有预料到的接受环境,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另一方面,也来自他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先赋予作品的形式。此外,创造性叛逆的更重要的历史环境往往会影响读者接受文学作品的方的方面还在于它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与传播所起式。此外,翻译所必然涉及到的文化

8、上的差异和的作用。一部文学作品,即使不超越它的语言文表述上的困境,使得任何翻译都注定不同程度化环境,它也不可能把作者意图完整无误地传地存在着对原作的叛逆。达给读者,因为每个接受者都是从自身的经验二、忠实出发,去理解、接受作品的。在翻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