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敦煌壁画早期绘画特征及对当今艺术影响

浅释敦煌壁画早期绘画特征及对当今艺术影响

ID:9395148

大小:18.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30

浅释敦煌壁画早期绘画特征及对当今艺术影响_第1页
浅释敦煌壁画早期绘画特征及对当今艺术影响_第2页
浅释敦煌壁画早期绘画特征及对当今艺术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释敦煌壁画早期绘画特征及对当今艺术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释敦煌壁画早期绘画特征及对当今艺术影响邢延岭(浙江农林大学艺术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1300)摘要:敦煌壁画无疑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经历朝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壁画艺术。敦煌壁画从十六国时期开始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直到元代,经历了十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风格体现。本文从敦煌壁画的早期壁画(285窟)风格特点来分析汉代、晋代的中原文化和西域的佛教文化的早期结合,分析两种文化在交汇时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过程,并阐述其风格特征对当今艺术的影响。关键词:敦煌壁画;285窟;风格;融合;现代;影响中图分类

2、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3)11-0055-03佛教传入中国后,随之而来的佛教壁画、造像等艺术也传入中原。现存最早的敦煌壁画是北凉时期壁画,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人物形象曲发垂肩,上身半裸,眼大鼻直,穿戴皆是西域的衣冠。妇女为龟兹服饰,色调晕染采用明暗凸凹法,也就是中原画史中盛传的天竺遗法;南北朝时期北齐画家曹仲达的曹家样佛教题材绘画就是受此法影响,后来对中国的工笔人物画影响很大。这是早期西域绘画对中原绘画的影响,并且融入到中原绘画里了。敦煌壁画初期,佛教文化刚刚传入中国。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是当时中国文化和

3、艺术的基础,但佛教文化和艺术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在向东方传播时,有其自己的独立性,所以早期的敦煌壁画多为异域风格,并影响到中国的绘画艺术。然而从285窟壁画中我们发现在一窟中出现了两种风格不同的绘画作品,这说明佛教文化在沿着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的同时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85窟建于西魏大统四年五年(公元538、539年),上有大统五年题记,是一个方形覆斗式顶的洞窟。南北壁各开4个禅室。西壁正中开一大龛,塑一坐佛,两侧各开一小龛,塑禅定比丘,龛间主要画大自在天等印度诸神。窟顶四披主要画伏羲、女娲、雷神等中国神话诸神。东壁门

4、两侧各画一铺说法图(北侧一铺存尊像题名)。南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度恶牛图(以上为因缘故事画);沙弥守戒自杀、度跋提长者姊(以上为戒律故事画);施身闻偈(本生故事画)等5组故事画和一铺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图。285窟是元荣所建,元荣为当时的东阳王,其原因之一,是该窟南壁所绘《五百强盗成佛图》故事,是反映当时的一个真实的农民暴动。此暴动发生在河西,一度切断中原和敦煌联系,元荣在其写经题记中曾多次提到过这件事;而《五百强盗成佛图》故事,在壁画中出现也是元荣的个人意愿。其二,此窟绘画风格和艺术性并非一般百姓所能承受,而从洞窟西侧东侧的供养人服饰看,都穿贵

5、族服饰。这也与元荣的身份相符。北魏时期,元荣是北魏宗室,被封为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刺史,带来了中原的画风,对敦煌石窟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整个石窟的绘画风格来看,此时的绘画保留着两种迥异的绘画风格:一种是印度中亚的绘画风格和题材,一种是中原地区的绘画风格和题材。两种风格或各自呈现,或共处一个画面中,但表现得和谐统一。258窟西壁有一佛龛,龛内有一佛造像,造像后面为火焰和莲花纹饰。从造型和服饰看均为西域风格,色调为暖色调,龛内飞天上身赤裸,造型严谨,动态夸张,颜色对比强烈,线条刚劲有力,用西域凹凸法晕染,立体感强,着色多用石青、石绿、赭石、土红,

6、造型粗犷与北魏时期的飞天类似,有着浓郁的印度画风,或称西域风格;而窟顶的壁画却与西壁的壁画不同,从题材上看,整个顶部绘制的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风、雨、雷、电的天神,还有各大星宿,伏羲、女55西部学刊XIBUXUEKAN娲。从色彩上看整个顶部绘画呈冷色调,颜色为白底填色,人物着少许石青、石绿,而黑白为主。从造型上看,伏羲女娲是典型中原造型,宽袍大袖,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兽,拖着长长的尾巴(中国神话传说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伏羲手中拿着矩,女娲手中拿着规,造型轻盈,体态飘逸。人物造型为魏晋时期士大夫的造型,下有两个力士手捧宝珠,出现了印度力士和中原神话

7、人物共处一处的画面。两侧有四身禅僧,从绘画方法上看,以白粉为底色,上敷朱、紫、青、绿等色,色彩明快,用线飘逸流畅,人物面部刻画细致入微,使用中原传统的面颊涂红色的晕染方法,从造型和样貌看,身材修长,眉目清俊,面露笑容,身体消瘦,神态潇洒自若。佛和菩萨穿汉式褒衣博带服装,非常符合秀骨清像的魏晋风格。南壁的五百罗汉图,绘画题材上是古印度南部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古印度南部有个侨萨王国,有五百强盗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国王派兵征讨,五百强盗被俘,国王决定对他们处以极刑,挖眼、割鼻,放逐山野,强盗悲痛欲绝,放声嘶嚎,凄惨的叫声,传进如来佛祖的耳朵,佛祖便用

8、佛法使强盗复明,并给他们讲经说法,五百强盗在佛法的引导下最终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此画是西魏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最大,同时也是最早的因缘故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