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

ID:9422986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_第1页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_第2页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_第3页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_第4页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摘要: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百户信用工程”,同时开展了创建“信用村”试点工作,全面推广实施信用村镇创建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效果如何呢?笔者对吕梁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金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百户信用工程”,同时开展了创建“信用村”试点工作,全面推广实施信用村镇创建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但据人行吕梁中支调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进展缓慢,并呈逐年萎缩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一、基本情况(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速

2、下降,占比逐年减少据调查,截至2009年底,吕梁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21040万元,较2005年环比减少3.9%、30.6%、33%、38%。2005年以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农业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2%、19.7%、13.8%、4.41%和3.77%,呈逐年萎缩趋势。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萎缩更快。如全国百强县孝义市,2005-2009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分别为27381、26256、23413、11711和9147万元,环比增速为53.4%、-4.1%、-10.8%、-49.8%和-21.9%。小额信用贷

3、款占农业贷款的比重逐年为31.4%、29.6%、25.6%、4.1%和2.8%。(二)信用评级进展缓慢2005-2009年,吕梁市每年评定信用户分别为136133户、142845户、158545户、163650户和168006户,占辖区农户总数的33.4%、34.7%、35%、36%和35%;创建信用村433个、449个、536个、553个、549个,占辖区行政村总数的18%、24%、26%、27%和25%,信用评级工作进展缓慢。(三)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下降2005—2009年,吕梁市对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分别为44275万元、4280

4、7万元、39040万元、24705万元和21572万元,占辖区农业贷款授信额度的比重分别为21.5%、19%、16%、11%和8%,占全部贷款授信额度的比重分别仅为10%、7.9%、6.1%、4.7%和3.4%。二、原因分析(一)小额信用贷款核定额度小、期限短,难以满足“三农”生产的实际需求以柳林县为例,对已评定的信用户核定贷款额度一级标准最高限额为5000元,二级标准最高限额为3000元,三级标准最高限额为1000元,期限为一年以内。这一制度规定难以满足“三农”经济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如:以一户农民饲养五头奶牛为例,一般需要贷款5—8

5、万元,贷款周期三年左右,而现有的小额信用贷款明显与农村发展实际脱节。(二)小额信用贷款经营成本高,利润率低,制约了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以吕梁市农村信用联社2009年度执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额度5000元为例计算,半年所能产生的利差收入为133.59元,而营业税、调查审批费用、建档费用等成本就达103元,利润仅30元左右,效益低,导致信用社不愿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三)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大,导致“惜贷”现象目前,尽管信用社都开办了此项信贷业务,但信用社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的是信用放款,没有任何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大,存在“惜贷”现象。如

6、:如吕梁市交口县农村信用社截止2009年底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53户、5672笔、余额为340万元,但目前已形成不良贷款67万元,占比19.71%,其中损失类贷款达46万元,占比13.53%。同时与小额信贷款配套的信用评级几乎停止,从开始信用评级以来信用村为23个,在近几年中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贷款85%以上投向工商业、农户联保贷款、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四)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难到位目前基层信用分社信贷队伍力量有限,而小额信用贷款遍及村镇的各个角落,交通不便,户数众多,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等特点,贷后管理工作开展不足

7、。如石楼县小蒜信用社所辖农户为5000户,而信贷人员只有4名,每个信贷人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1000余笔贷款;柳林县薛村社所辖农户为4536户,而信贷人员只有2名,每个信贷人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114笔贷款。(五)农户评级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信贷人员要面对千家万户进行资信调查评评估、建档定级、收贷收息等工作,普遍感到工作量大,费是费力,多数信贷人员对小额信贷的发放不感兴趣。农信社还普遍没有建立健全农户家庭收支账目和经济档案,特别是难以实行动态管理,而农信社又缺少可替代的低成本的信息获取渠道,只能依靠村委会、代办员搜集的有关资信,因而对农户

8、的信用评级只能是“大概了解”。使农信社在小额信贷发放上缺乏针对性,只能根据农户的需求发放贷款,抑制了农户贷款需求。据调查,在农户小额信贷发放中一些贫困户、老弱户,缺少评为信用户的硬件,反而得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