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

ID:9488827

大小:61.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5-01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_第1页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_第2页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_第3页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_第4页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段德智  摘要: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自任继愈提出“儒教是教”观点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儒学研究和宗教哲学研究开始跳出西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藩篱,逐步驶入了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面向事情本身”的学术正道。  关键词:儒学;儒教;宗教;宗教性;中国学派 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宗教哲学兀然崛起和高歌猛进的三十年,也是我国宗教哲学界百家争鸣的三十年。从“文化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就出现的“宗教鸦片论”的“南北战争”到近几年开始出现且至今尚在进行之中的“全球宗

2、教哲学的本体论”之争,1这三十年来,我国宗教哲学界的学术之争几乎一天都没有停止过。事实上,我国当代宗教哲学的持续发展也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学术争鸣的一种势所必至的结果。而在这些学术争鸣中,“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具有特别重大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全程地了解和把握这一学术争论,2不仅对于我们具体地深入地理解狭义的当代中国宗教哲学乃至整个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广义的当代中国宗教哲学乃至整个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鉴此,[1]本文拟着力对这场争论的发生、进程及其学术贡献做出比较有根据的分析和说明。  “儒学是否宗教”

3、可以一直上溯到明末清初开始的“中国礼仪之争”。“中国礼仪之争”如果从龙华民(NicoloLongobardi,1565-1655)在利玛窦(MatteoRecci,1552-1610)1610年去世后接任耶稣会中国会长算起,到1939年罗马传信部发布教皇庇护十一世教谕时为止,长达340年之久,即使从17世纪三十年代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开始同耶稣会公开发生争执时算起,也绵延了三个世纪。这一事件不仅牵涉到当时在我国传教的耶稣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等诸多基督宗教传教团体,而且还牵涉到罗马教廷,牵涉到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克雷芒十一世和庇护十一世,牵涉到康熙、雍正

4、、乾隆诸位中国皇帝,不仅牵涉到中国一大批教内外士大夫,而且还牵涉到欧洲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如莱布尼茨、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然而,如所周知,双方争论的焦点不是别的,正是“儒学是否宗教”这样一个问题。至十九世纪末,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争论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民国早期中,康有为、陈焕章等先是在京创办“保国会”,呼吁“保国、保种、保教”,后又创办“孔教会”,显然是从宗教向度来理解儒学的。4其后,当代新儒家的第一代人物梁漱溟、熊十力等却反其道而行之,均强调儒学的科学性而否认儒学的宗教性。5②然而,至20世纪中叶,情况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5、化。当代新儒家的第二代人物唐君毅、牟宗三等又重新肯定儒学的宗教价值。他们的这样一种立场在1958年元旦发表的由唐君毅起草,由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联合署名的《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宣言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达。  毋庸讳言,在我们将要着力讨论的这场争论与上述这些争论之间确实存在有某种承继性,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别却也是相当明显的。这些差别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也不妨将它们归结为如下几点:(1)就争论的主体而言,明末清初开始的“中国宗教礼仪之争”虽然也有不少中国学者参加,但是它毕竟主要是由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龙华民和阎当(CharlesMaigrot

6、,1632-1730年)等人发起的。6与此不同,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则完全是由中国学者发起和开展起来的,具体地说是由任继愈、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张立文、郭齐勇、蔡尚思、李申、陈咏明这些中国大陆学者发起和开展起来的。(2)就争论的背景看,如果说明末清初开始的“中国礼仪之争”是以“西教东传”为背景,康有为、陈焕章、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和牟宗三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是以“西学东渐”为背景的,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则主要是以中国大陆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国策这一当代中国国情为背景的,具体地说,是在中国大陆宗教研究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格

7、局虽然受到冲击但是尚未受到根本颠覆的情势下发动和开展起来的。说中国大陆宗教研究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格局开始受到冲击,是说人们在思想解放运动中开始对这种局面持反思态度和批评立场,例如,人们开始反对种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开始要求对宗教开展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从当时开展的关于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全国性讨论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说大陆宗教研究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格局尚未受到根本颠覆,是说由于积重难返,当时宗教研究中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尚未得到根本的纠正。7也正因为如此,任继愈等人当时提出“儒教是教”说是需要理论勇气的,这场“儒

8、学是否宗教”之争在我国“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是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的。(3)就争论的性质看,如果说明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