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特色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特色

ID:9505829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特色_第1页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特色_第2页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特色_第3页
资源描述: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特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缺少这样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难以前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2、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内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彰显时代发展进步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有机融合的理论产物,在文化、制度、时代和世界等方面独具特色。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的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不断变革、创新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如此,它承载着一

3、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传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有其固有的文化根本。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和锻造出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价值体系,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这些历经沧桑而承传不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1],集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长于斯、发展于斯、创新于斯的源头活水和丰厚土壤,彰显着鲜明的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以和为贵的文化风格。《论语学而

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谐、持中是传统文化的最高伦理。  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大同理想;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人和构想;墨子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中》)的兼爱、非攻思想;康有为人人平等,无有臣妾奴隶,无有君主统领,无有教主教皇,孔子所谓见群龙无首,天下治之世也(康有为《大同书》)的太平之世;孙中山天下为

5、公的三民主义,等等,无不透视出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对这一传统最高伦理的天然承续,并借此体现出独特的凝聚、感召文化风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隆礼重法的文化色彩。隆礼重法,即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性恶》),主张将道德教化与法律约束、德治与法治结合,共同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作为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辩证结合的历史产物,隆礼重法长久以来一直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管理国家的两种手段,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春秋战国时

6、期,法家便提出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针对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学路》)的社会现实,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主张明德慎刑、德主刑辅、为国以礼、以刑弼教,即隆礼重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元素内隐着隆礼重法的传统伦理文化成分。

7、如,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匡正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用以保障自由、平等、公正的有序实现。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用以调节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此,德治与法治辩证统一,隆礼重法文化色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完美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仁者爱人的文化特征。仁是传统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儒家经典的深刻蕴含。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作为仁者更应常存爱人之心,将仁

8、作为最起码的道德信念和伦理取向的出发点。国家层面,仁是一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护爱家邦的爱国情怀。社会层面,仁是人与人和睦交往的关键桥梁,即知礼达仁、宽容和谐、诚信友爱、敬业乐群、与人友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