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

“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

ID:9524382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ribology课程编号:MACH3458学时:32(理论学时:28实验学时:8上机学时:课外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流体机械、电机、电器、材料工程等本科生高年级先修课程:无特殊要求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霍斯特.契可斯,刘钟华等译.摩擦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年[2]黄平,孟永钢,徐华.摩擦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ISBN:978-7-04-023351-3。[3][美]布尚著,葛世荣译.摩擦学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ISBN:

2、7-111-19708-9。[4][德]M.谢尔格,[乌]S.戈尔博.微/纳米生物摩擦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ISBN:7111144929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对摩擦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设计能力。适应现代机械的高参数、高可靠、超精密、长寿命发展方向,为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培养人才。一、课程内容简介摩擦学是研究自然界系统中摩擦学元素(相对运动、相互作用诸表面及参与作用的介质)的行为及结果的科学,以及有关的应用

3、技术。本课程基于系统的思想,讲授摩擦学的基本理论,摩擦学的系统设计,摩擦和磨损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摩擦学表面的接触力学,表面的润滑防护和边界润滑,流体润滑理论基础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相关的实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总体上了解摩擦学的基本内容,为优化机械产品的设计培养创新人材。三、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在学习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高级语言编程完成课程中作业。2.学生课后需要查阅文献,并开展小组讨论,完成大作业和实验。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绪论1.1摩擦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1.2摩擦学在工业中的重要性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教学环

4、节学时分配课后环节(请打“√”)章节数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1.1-1.22第2章:固体表面和摩擦2.1真实表面2.2粗糙表面间的接触2.3滑动摩擦机理2.4滚动摩擦机理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课后环节(请打“√”)章节数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2.1-2.222.3-2.42第3章:磨损3.1磨损类型3.2磨损图3.3选择性转移3.4材料磨损3.5磨损的计算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课后环节(请打“√”)章节数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3.123.2-3.323.4-3.51第4

5、章:边界润滑4.1边界润滑理论4.2边界膜的形成机理4.3边界膜设计4.4边界润滑下的磨损4.5液体润滑剂4.6润滑脂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课后环节(请打“√”)章节数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4.1-4.224.3-4.524.61第5章:流体润滑理论基础5.1雷诺方程5.2流体动压润滑5.3径向轴承与止推轴承5.4雷诺方程的数值解法5.5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课后环节(请打“√”)章节数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5.1-5.225.3-5.425.51第6章:典型零件的摩擦

6、学分析及应用6.1滚珠轴承6.2活塞环6.3机械密封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课后环节(请打“√”)章节数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6.116.226.32第7章:机械摩擦学性能分析设计方法7.1常用摩擦学测试方法7.2机械系统摩擦学分析与设计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课后环节(请打“√”)章节数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7.117.21√三、实践环节1.实验1.表面表征与摩擦磨损测试技术,3学时2.实验2.流体动压滑动轴承测试技术,3学时3.实验3.铁谱技术,2学时六、课外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参考学时七

7、、考核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成绩占50%,平时表现占20%,大作业占10%,实验成绩占20%。八、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度见下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学环节课后环节授课实验上机讨论作业自学综合大作业其他K1◎◎◎K2◎◎◎K3◎◎◎K4○○A1◎◎A2◎◎◎A3◎◎◎A4A5○○○A6A7A8○○○C1C2○○○C3C4○○○C5○○○C6注:1、各专业课程贡献度表根据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填写。基础课程贡献度根据学校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填写。2、贡献度显著表示为◎,贡献度一般表示为○。大纲制定者:董光能大纲审核者:毛军

8、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