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

ID:953721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_第1页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_第2页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_第3页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认知语言学在语法研究、翻译、文学、诗学、外语教学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汉语的研究上。本课题旨在以认知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日语教学活动,具体从语义、听力、翻译、阅读、口语等教学入手,对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个较为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同时也考察了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二、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研究领域和课题  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提出了许多解释语言的新思路,将语言与人的感官体验结合起来,使语言研究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国内认

2、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长,主题范围不断扩大。这些主题包括:第一阶段的汉语语法认知、语言与认知的关系、隐喻和转喻;第二阶段的认知语用、认知语义;第三阶段的语法化、概念合成、心理空间、认知语言学在翻译、文学、教学、词典学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束定芳,2012)。在日语教学中,我们确立了以下三个课题。  1.认知语义研究。认知语义学是以体验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意义理论,人们以具体的、常见的意义为基础,依靠类推来认识不常见的、抽象的意义,其中隐喻是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在日语教学研究中,我们利用认知语义学对语义的研究成果,以常用多义词义项的划分与释义为研究对象,探究词的认知语义框架。方

3、法上借鉴了JohnR.Taylor(1996,2008)的语义连锁分析法,首先从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的关系确定其空间用法,再从上下方向和容器等意象图式探讨其派生义,将义项群体系化,最终明确其语义扩张路径和语义构造,揭示语义背后人的认知机制。  在构建语义网络时有两大问题必须解决:一是中心义的认定,二是意义扩张途径的确定。关于中心义的认定,JonhR.Taylor(2008)在参考Langacker(1988b),FillmoreAtkins(2002),TylerEvans(2003)之上总结了以下7点:(1)为理解多义词其他意义的前提;(2)具体性易

4、被高度认知;(3)较难受用法上的限制;(4)最易被视作意义扩张的起点;(5)使用频率高;(6)最早获得意义;(7)在中立语境中最早被想起。关于意义扩张途径有3个:(1)A到B的类似关系;(2)A和B到C的包摄关系;(3)邻接关系。研究表明可以首先将空间用法作为研究起点,再通过人认知机制中常用的意象图式来完成隐喻义的扩张。  一般来说,认知语言学对多义词的研究首先要确定其空间用法。在判断空间关系时,JonhvR.Taylor(1996)将被置于某处的物体称作射体(TR),将具有基准点或参照点功能的物体称作界标(LM)。两者的关系包括目标(goal)、起点(source)、路径(path

5、),除此之外,还有LM和TR的形状、大小、次元等,同时还本文由论文联盟.L之间是否接触、两者之间的距离、TR之于LM的方位等。  在认知语言学中,相对抽象的空白的经验领域通过早已知晓的具体的事物而被概念化,这种手段即被称作隐喻。隐喻研究人如何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领域,即映射功能。映射之所以成立,素材领域(sourcedomain)和目标领域(targetdomain)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性存在。这种相似性是两个领域之间共通的、更抽象化的存在,被称作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就是将通过各种身体感知获得的意象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化后形成的认知结构模型。JohnvR.Taylor(1996

6、)将Lakoff(1987)和Johnson(1989)的意象图式总结为九种:(1)包含(容器);(2)用途与其构成要素;(3)邻近与远隔;(4)结合与分离;(5)前后方向;(6)部分和全体;(7)线形顺序;(8)上下方向;(9)集合(mass)与复合(multiplex)。  2.认知语用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于是也出现了认知语用学。其基本理论基础便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其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移到了认知理论上(何自然,1998)

7、。  关联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认知推理过程,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是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出了双语转换的规律,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依据认知翻译理论,引导学生明确翻译中的三元关系,结合认知语境进行推理理解,充分考虑原作意图及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审美期待,还要尽量引导学生增加知识量,扩大学生的认知语境,使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