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ID:25542566

大小:6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0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_第1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_第2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_第3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_第4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0緒论  认知语言学是以亲身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寻求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合理解释的一门新兴跨领域学科。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语言形式与意义概念联系起来,揭示了思维与语言的内在联系,在日语学习中巧妙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探知说话者的“认知过程”“思维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和“特例”。这种通过设置语言的使用背景,推测说话者的思维模式,来探知语言本质的学习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囫囵吞枣”式的日语学习法。通过理解语言的内涵来掌握

2、和使用语言,可以减少在语言交流中的误解,促使语言的正确使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传统的日语语法教学侧重于从句子结构对语法进行讲解。语言表达并不是单纯地对语言符号进行排列组合,而且会受说话者的立场以及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学习者要想灵活正确应用日语进行表达,就必须理解日语母语者在应用某种句式进行表达时是怎样的一个认知过程。本论文将以日语语法“使役句”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语法教学中的导入方法以及其导入功效。  1高校日语语法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

3、教学实践及资料研究发现,现在的高校日语语法的教学仍然侧重于语法规则的讲解,注重语法体系的完整性。在讲授语法规则时,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例外条目,当无法给予合理解释时,就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造成学生记住语法规则但并不会应用的“哑巴外语”现象。例如,传统的日语教科书中对使役句的解释可概括如下:  所谓的使役句是指「お父さん(NP1)が彼(NP2)を学校へ行かせた」「お父さん(NP1)が彼(NP2)に学校へ行かせた」「お父さん(NP1)が彼(NP2)に部屋(NP3)を片付けさせた」这样的包含有使役者(NP1)、被使役者

4、(NP2)以及动作对象(NP3)的表达方式。主要表达以下两种意思。  A无论被使役者(NP2)是否想做该事情,使役者(NP1)对被使役者(NP2)施加影响,使其去做该事情。B被使役者(NP2)正要做(或者已经正在做)该事情,使役者(NP1)对其不予干涉,而使被使役者(NP2)做(或继续做)该事情。  根据上述的语法解释,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基本可以正确使用使役句进行表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会发现一些特殊的日语使役表达。比如以下的日语使役句:  (1)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蔬菜腐烂了的时候  日语母语者:

5、あっ、しまった。野菜を腐らせた。  汉语母语者:あっ、しまった。野菜が腐った。  (2)读者在面对时  日语母语者:この本を読ま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汉语母语者:この本を拝読いたしました。  如例(1)(2)所示,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虽然语法上并没有错误,但是日语母语者在(1)(2)这样的场景下更倾向于使用「野菜を腐らせた」和「この本を読ま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这样的使役句进行表达。如果仅仅依靠以上的教科书中的分析,似乎并不能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因此要想使学习者正确理解日语语言所传达的信息,

6、仅仅依靠句子结构等传统的语法解说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探明说话者在应用该句式进行表达时的认知过程。  2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使役句讲授中的导入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原本是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只有把语言看成是按特定的规约建构起来的观念内容,才能对语言结构尤其是语法结构做出重要的概括和合理的说明,只有分析语法所反映出来的不同认知和理解外部现实的独特观点,才能对句法规则的解释给予合理的说明和归纳(Lakoff,1987;Langacker,1987)。  “认知语法”的出现象征着语法研究的钟摆又由注重形式转向注重意义。

7、语义描写不仅是对客观的真值条件的描写,而且是对主观形成的“意象”的描写。句法不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也不再是语法的中心。一定的形式约定成俗地代表一定的意义,词汇如此,句法也是如此。语言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认知系统,人的语言能力与一般认知能力密不可分。认知语法旨在从认知上对语言结构做出系统、严格的合理解释(卢殖,2006)。  也就是说,说话者在面对一件事情如何进行表达,不仅受句法的制约而且要受到说话者的认知过程的影响。比如设置如下场景,根据说话者的认知过程的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当说话者面对「お父

8、さんが彼に木を倒させたこと」这件事情的时候,事情的“参与者”有「お父さん(NP1)彼(NP2)木(NP3)」。如果说话者想传达的信息是“树是他推倒的”,造成事情成立的“主导者”是NP2时,那么说话者采取的表达方式只会是「彼が木を倒した」。但是如果说话者认为该事情成立的“主导者”为NP1时,那么说话者就会采取使役句「お父さんが彼に本を倒させた」进行表达。如果说话者只是关注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