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

ID:9569543

大小:7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3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_第1页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_第2页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_第3页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_第4页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摘 要]伦敦会是近代率先派遣传教士来华的英国海外布道会,并率先将西方学校教育体制引入中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伦敦会在中国创办了若干所统称为英华书院的学校,它们遂成为这一时期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的主体,位于汉口的博学书院、天津的新学书院和上海的麦伦书院即为其代表。这类教会中等教育学校既沿袭了马礼逊所创立的马六甲英华书院的基本模式,又继承了英国公学教育的某些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改革,以求适应中国国情。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以伦敦会英华书院为代表的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

2、办学特色,对促进中国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伦敦会;教会中等教育;英华书院;西学东渐    从18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以海外布道会(又称差会)为主体的基督教新教传教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向海外异教区域传播上帝的福音已成为众多新教教派及其差会共同追求的目标。至18世纪末,在英国规模及影响较大的差会中,伦敦布道会(LondonMissionarySociety,简称伦敦会)是成立较早、率先来华传教的差会,它在制定传教方针以及派遣传教士从事办学活动等方面,反映出当时英国差会在华教育活动的主要特色,具有一定的代

3、表性;同时,它在继承英国教育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以求适应中国国情,从而对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鉴于国内学界对伦敦会的在华中等教育办学活动尚未予以充分的研讨②,本文试图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伦敦会在华创办的几所有代表性的英华书院(TheAnglo-ChineseCollege)为中心,着重探讨其办学实况与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揭示此类中等教育学校所体现出的英国教育传统及其影响。    一、伦敦会的社会服务型传教方针及策略    18世纪欧洲大陆的虔敬派运动、英格兰的卫斯理运动以及美国的大觉醒运动被史家通称为福音复兴运动,它揭开了

4、近代新教海外传教运动的序幕。受此运动的影响并在英国公理宗信徒(TheCongregationalists)的推动下,伦敦会于1795年成立。伦敦会成立之初就倡导开展跨宗派的福音传播活动,为此,它以国内为基地来募集资金、招募传教士,积极谋求向海外拓展,这一国内外互动的传教模式对日后新教传教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804年,当伦敦会开始筹划中国传教事宜时,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组织管理也渐趋完善,并建有专门培训海外传教士的高斯坡神学院(GaspotCollege)。马礼逊(R,Morrison)加入伦敦会后,即在此接受了两年半的紧张培训,其内容涉及

5、神学、教会史、语言、医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1807年,他被派往中国,遂成为基督教新教徒来华传教的先驱。  福音复兴运动在酝酿、产生阶段便对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关怀意识和责任感,并致力于受压迫者的解放和发展事业。例如,由福音派教徒组成的克拉朋教派"(TheClaphamSeet)曾投身于废除奴隶贸易;另外,通过建立慈善机构,福音派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救济穷人、孤儿、释囚和老弱病残者。在19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方兴未艾的世界和平计划(ission)共有366名传教士,招收的学生却仅有182名,可见伦敦会对办学的重视。    二、19世纪伦敦会在华办学活动的拓

6、展    鉴于清政府实行严厉的禁教政策,马礼逊抵华后在努力学习中文、翻译《圣经》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如何发展传教事业的问题。1812年,他在广州写给伦敦会司库和书记的信中首次提及:我真希望我们在马六甲有一所培养传教士的学院,专为恒河域外所有国家培养欧洲籍和当地传教士。年,马礼逊及其助手米怜(ilne)共同起草了上报伦敦会的10条建议。其中第3条再次倡言:尽早建立一所免费的中文义校,并希望它能为后期建立神学院铺路;这所神学院以教育虔诚的中国人在中国和邻近国家担任基督教牧师为目标。在马礼逊和米怜的推动下,马六甲英华书院于1818年建立。次年,伦敦会对该校制订了专

7、门的决议案,其中就办学目标写道:理事们在同意英华书院不严格局限于传教目标的同时,建议马礼逊先生和米怜先生谨慎从事,防止因为世俗目标的学生与宗教目标的学生一起学习时可能造成的伤害与不便。可见,马六甲英华书院并未以传教为唯一的办学目标,因此,除宗教课程外,还开设了英文、中文、数学、天文、地理、伦理等课程,学生在学习英国语言、文化和宗教知识的同时,兼学中国传统文化,如中文《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取分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尽管马六甲英华书院规模很小,办学层次也较低,但它成为新教差会在华人中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也开创了伦敦会英华书院的办学模式。

8、  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西方列强获得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