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ID:957071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王艳宏,包蕾,刘振强,阎雪莹,王锐,管庆霞【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就其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1抗炎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水提取物分别以0.5g/kg和1.0g/kg的剂量持续给予,10ml/kg,两种剂量的提取物均可抑制丙酮酸导致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高剂量提取物与双氯芬酸钠抑制效果无差异;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诱导足趾肿胀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低剂量、高剂量和双氯芬酸钠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2,3h和5h;高

2、剂量提取物可抑制棉球诱发的大鼠肉芽组织增生,但其作用较可的松差(P<0.01);高剂量的提取物可抑制缓激肽和组胺诱发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但两种剂量对5-羟色胺诱发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无抑制作用;两种剂量的提取物均可显著减轻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肿胀,但对大戟二萜醇酯诱导的肿胀只有高剂量有效[1]。  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500mg/kg及1000mg/kg,连续给药1周。池田孔己[2]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炎症各期的作用,即炎症初期模型醋酸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Ⅰ),中期模型角叉菜胶性耳壳肿胀试验(Ⅱ),末期模型棉球肉芽肿试验(Ⅲ)。而后又经5-羟色胺(Ⅳ)、组胺(Ⅴ)、缓激肽诱发

3、等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Ⅵ),以及花生四烯酸(Ⅶ)、佛波酯诱发耳壳肿胀试验(Ⅷ),进一步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炎症初期至中期引起炎症的化学介质的作用。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对Ⅰ、Ⅱ、Ⅲ实验显示抗炎作用,特别对Ⅰ、Ⅱ实验作用显著;对Ⅴ、Ⅵ、Ⅶ、Ⅷ实验显示抑制作用,特别对Ⅶ、Ⅷ实验抑制作用显著,对Ⅳ实验抑制作用较弱,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抗炎药物应用有效。池田孔己[3]又进一步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I型变态反应(抗白蛋白诱发的速发性炎症反应)、Ⅳ型变态反应(苦基氯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的作用。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对I型、Ⅳ型变态反应水肿的抑制率,0.5g/kg组约为30%,1.0g

4、/kg组约为50%;1.0g/kg组对水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骨质破坏等佐剂性关节炎性病理表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为了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炎作用,沟口靖紘[4]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抑制CaIA23187或者PAF刺激引起的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内Ca2+离子浓度上升。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在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细胞内调节机制上,细胞内游离Ca2+离子的重要性。  2镇痛作用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镇痛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50%水煎醇沉液和50%水煎液对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所致的热刺激、化学刺激均有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与颅通定相当,并兼

5、有一定的镇静作用[5~7]。池田孔己[8,9]应用各种镇痛试验法,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剂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醋酸扭体法,250mg/kg时明显抑制;甲醛试验法,1000mg/kg时明显抑制第I相;甩尾法,2100mg/kg时有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压尾法(正常),1400mg/kg时有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压尾法(反复寒冷应激负荷)实验中,350,700,140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的抗侵害耐受作用;角叉菜胶疼痛试验中,1400,2100,280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的抗侵害耐受作用;佐剂性关节炎试验,350mg·kg-1·d-1时,呈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即对于佐剂性

6、关节炎慢性疼痛,以较低的剂量,连续给药有镇痛效果。  其镇痛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而达到缓解疼痛目的[2]。  3免疫调节作用以水、乙醇和甲醇混合(1∶1)、丙酮和甲醇混合(1∶1)3种溶媒分别提取的麻黄附子细辛汤0.4mg/ml,均能显著抑制特异抗原或非特异抗原刺激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其抑制率依剂量改变而改变,其中麻黄起了主导作用[10]。  本方细辛所含成分三甲氧苯基丙烯,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用正常雄性豚鼠支气管肌及卵白蛋白致敏的支气管肌进行实验,三甲氧苯基丙烯10-5,10-4mol/L的浓度,对支气管平滑肌均有扩张作用,并有抗5-羟色胺的作用。其中细辛

7、与麻黄对支气管扩张有协同作用,附子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  神山幸惠[12]在二硝基苯基-BSA(DNP-BSA)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麻黄对IgE介导性血管渗透性增强有抑制作用,细辛的作用较弱,未见附子有该作用。又以肥大细胞株(RBL-2H3细胞)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对IgE介导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附子和细辛无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有抑制作用。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抑制IgE介导变态反应主要是麻黄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对细胞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