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

ID:973095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_第1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_第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_第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_第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回顾我科2007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1例AECOPD引起的呼衰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肾功能基本正常,我们根据pH值≤7.25判定为重度呼衰,7.25  1.2治疗方法Elisee150呼吸机气道正压通气(PSV)呼吸机初始吸气压力(PInsp)8~10cmH2O(1cmH2O=0.098kPa),呼气末正压(PEEP)0~3cmH2O,在10min内增加至治疗参数,观察到通气明显改善,调节氧流量使外周血氧饱和度≥90%。多功能呼吸机采取压力支持通气(P

2、S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选择合适的支持压力,保持潮气量(VT)>400~500ml。前3d除日常生活和咳痰外,持续上机,以后保持每天上机6~8h。若通气2~3h仍难以保持气道通畅,应及时改为有创机械通气(IPPV)。  1.3监测指标纳入病例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昏迷评分(GCS),记录心率(HR),动脉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A组24h尿量。  1.4统计学处理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全程无创通气的

3、病例A组有18例,B组17例,气管插管分别为4、3例,死亡人数分别为3、2例,1例因肺栓塞突发猝死,另4例行IPPV后发生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两组通气时分别为(7±3)、(5±2)d,Pinsp分别为(15±5)、(15±3)cmH2O,PEEP分别为0~8、0~4cmH2O。两组APACHEⅡ评分[(20±5)、(13±2)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CS评分[(9±2)、(11±2)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动脉血气和HR的变化见表1,表明通气0.5h后,pH值升高,PaCO2下降,HR变慢;两组通气前

4、pH值、PaCO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通气前、后24h尿量[(18±4)、(55±13)ml/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见表2,依从性指患者通气的舒适程度,有效者指不需人工气道,临床和动脉血气好转。  表1两组全程NIPPV患者的动脉血气和HR变化比较(略)  注:组内比较,通气后0.5~2h与通气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通气前两组pH值比较#P<0.05,PaCO2比较ΔP<0.01;PaO2未做统计学比较  表2两组患者的通气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略) 

5、 3讨论  两组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本研究按pH值分组可基本上反映呼衰的严重度。本研究表明,如能合理应用NIPPV,改善不利因素,NIPPV对绝大多数重度呼衰依然有效,疗效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3.1适应证的选择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指南[1]对于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的(pH<7.25)的AECOPD患者,在严密的观察前提下可短时间1~2h使用NPPV;并提到在一项RCT中,49例常规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的AECOPD患者pH为7.20±0.05,PaCO2为(85±16)mmHg被分为NPP

6、V组和IPPV组,结果发现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和院内感染均相似。由于在严密监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随时行气管插管,如不存在影响面罩固定的因素、上气道阻塞或胃胀气、误吸的可能,本研究对于重度呼衰可先试用NIPPV,针对通气的不利因素采取对策,注重排痰,少数患者借助于纤支镜吸痰,积极改善病理因素,可提高成功率。经短时间试用无效的患者应及时改为IPPV。本研究两组基础pH值不同,而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表明pH值可能不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故pH值不是NIPPV使用的决定因素。存在痰液引流困难,有严重的并发症、

7、合并症的重度呼衰,或是终末期呼衰,应首先使用IPPV,以保证痰液引流和通气的稳定性。还要结合各单位现有的资源、NIPPV条件,患者家属的意愿,合理选择NIPPV,反对不适当地、勉强地坚持NIPPV。  3.2疗效的评估和气管插管时机选择迄今,预测NIPPV是否有效还没有统一的标准。PaCO2下降速度,通气后0.5~2hPaCO2下降幅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基础PaCO2最高1例为118.5mmHg,pH值为6.912,通气0.5h后PaCO2为79.6mmHg和ph为7.293,仍不要气管插管。只要临床缓解,允许PaCO2下降后仍暂

8、时处于较高水平,如刻意要求PaCO2降至某一水平,必然会造成IPPV增多。由于NIPPV主要目的是提高PaO2和pH值,不能以加重低氧血症为代价换取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