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

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

ID:9734374

大小:7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7

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_第1页
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_第2页
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_第3页
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_第4页
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品牌危机事件中的诚信伦理问题研究----品牌管理论文-->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每一年末,媒体界都会评选出“年度国内十大新闻”或者“国际十大新闻”,但近几年,“年度十大危机”的榜单被隆重推出,如东方财富网年终策划“2012·探底十大危机”中: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战,修正药业等胶囊不合格,肯德基与麦当劳的鸡滥用抗生素,归真堂取熊胆,万科采购问题地板,光明乳业陷入质量问题等。还有发生在2011年的西门子冰箱、锦湖问题轮胎、康菲渤海漏油、蒙牛致癌事件等。品牌产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危机事件受到的关注年胜一年。这是一个媒介空前发达的时代,因为全媒体——互

2、联网、移动网络、户外媒介、电视、广播、报纸……让资讯畅通无阻。“坏事传千里”的古训,在当今不但变得简单,而且传得更远。这一切,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日里既要善于利用媒介的力量,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品牌危机事件发生时,要善于与媒体沟通,将危机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然而,国内许多品牌没有建立完善的品牌处理机制,甚至一些国际品牌,在处理与中国消费者的关系上,也很难令人满意。近期发生的达芬奇家具事件、永和大王豆浆、肯德基豆浆事件、中国红十字会事件、三鹿三聚氰胺、速成鸡事件……持续不断的品牌危机,重则彻底置品牌于死地,如三鹿的毁灭;轻则免不了资金流陷入困境,如郭美美事件发生后,中国红

3、十字会负责人坦言,该年红十字会募捐减少20个亿。一直在上演的悲剧都在证实:品牌危机事件中的不诚信行为已经相当普遍,品牌信用受到持续且严重的损害。当前着重研究这一课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品牌危机的研究方向有:一是品牌危机的演进,通过分析品牌事件以及品牌危机的演变,总结出品牌危机发展的阶段进程;二是品牌危机的成因,主要通过品牌所处的环境,分析内外环境中可能给品牌带来危机的要素;三是品牌危机的管理与应对,主要通过不同职能架构的设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亡羊补牢”,以渡过难关。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体现在:视角创新,内容创新。在危机事件频发、信用缺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关

4、于如何在危机事件恪守信用、建立品牌信用体系来获取长久健康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实践价值。视角创新:以危机事件为切入点,特别研究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品牌诚信问题,将儒家诚信进行现代转换,站在品牌信用管理的高度,来探讨整体性的解决方案。一直以来,儒家哲学在现代社会难以找到实现路径。国内有些企业以《弟子规》等国学理论培训员工,企图创建基业长青的百年品牌,但都难以奏效。本文以儒家哲学和品牌关系对接,创造性地解决了儒家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二)文献综述1、儒家思想⑴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张绪山指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这是儒家思想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站在当代的视角上,儒家思想哪些东西是

5、可以被改造利用的呢?首先,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中最具光辉的内容。和谐的基础是什么?第一是要符合正义,第二是符合人性。以人为本是以这两个原则为前提的。孔子仁爱精神与现代世界各族普遍接受的博爱精神完全一致。”[1]正是,道德观念是儒家今义的最好发挥。品牌时代,品牌通过被创造与被消费,使得人、社会、环境关系亲密。品牌以“仁”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这是当代关系发展的需要,具备当今时代的合理性。“仁”在古时的社会关系协调中起了极大作用,也具有历史合理性。⑵义利观孔子提倡“义以生利”,义为上。“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论语·里仁》),孟子主张义为先。“生亦我所欲也,

6、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孔孟一致强调先义后利。但同时又认可通过正当渠道得来的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篇》)。刘华堂在《古代中西方义利观之比较》[1]中指出,董仲舒时期儒家义利观遭到扭曲,是一种绝对化重义轻利思想,但到了颜元时代,以“世有耕种而不谋收获者互乎?世有菏网持钩而不计得鳍乎???这不谋不计两‘不’,便是‘老无’,‘释空’之根?‘全不计谋利记功,是空寂,是腐儒。”人为利本身并无差错,不能因此否认正当得来的利。⑶“中和”思想“和”是中国传统文

7、化中极为常见的词,“致中和”、“和而不同”、“和为贵”等无不彰显出了“和”的思想在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学术界充分运用“和”的智慧,处理当前的切要问题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汪泽青、葛志才在研究中指出“儒家的“和”思想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大自然怎样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和思想来指导民族和谐建设。而刘金平[3]认为,“和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方法论和境界论”,并且“和”蕴含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如“天地万物一体”、“尊重自然秩序”“善待自然万物”。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