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堂鉴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保值堂鉴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ID:973446

大小:106.7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0-23

保值堂鉴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_第1页
保值堂鉴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_第2页
资源描述:

《保值堂鉴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保值堂鉴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山水画发展至明清,虽然山水画坛派别林立,但总体上缺乏再创造精神。尤其是清代300年画坛风貌深受董其昌南北宗画论影响,以“四王”为首的复古、仿古派为画坛首领,缺少改革与创造的新风尚。而石涛正是顺应了这种社会变革的需要,成为近代山水画之巨匠。《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画家,作此幅画前以其独特的隶书题写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九个字作引首。再看画卷:一小溪分隔两岸,石壁耸峙,群山巍峨。山间云雾飘渺,下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桥,两小艇载人垂钓其中。渐入深山,路

2、道盘桓,峰峦起伏。山间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其间,有两人晤谈屋中。后渐开阔,水流潆洄,汇成大湖。湖畔孤岛,小桥连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载客而来。显然这是人间的寻常生活,恬静平淡。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画家善用点,是其一大特征。整幅画面显得苍莽凝重,深得元人意趣。尽管他在卷后自谓“不立一法,是吾宗也”,其实还是脱不开传统技法。以细笔层层勾皴,由淡而浓、反复渲染,尤其是苔点的运用,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如雨借风势,磅礴细密,自然山川的豪放郁勃之势,淋漓尽致地立在纸上。

3、石涛是一个对清以来的绘画史极具影响,而又极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在画坛被摹古画派笼罩、画家的创新活力渐遭销蚀的时代,金鸡孤鸣,唱出了一片新天地。但同时,他矛盾、怪诞的性格——身为明宗室后裔,为逃生而出家,却又两次为恭清帝圣驾;既已出家为僧,却又游走于权贵间,以求荣华;以“僧人”面世,却又无心研究佛典;写了《画语录》,标新立异,却又在晚年大加删改为《画谱》,将往日的锋芒一概抹去,复归守旧故道,这不能不让后人感觉迷惘。《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代表作。僧号,原济(1642-约1718),清代书画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代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

4、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等等。画家用最擅长的“截取法”,信手拈来将《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画上山石、树木,漫不经心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山河壮丽,大气磅礴、山之丰神俊逸,水之明秀清丽、浩荡缥缈尽收眼底;近观则屋舍俨然,断桥清丽;千里江山游走笔墨之间,不得不使人惊叹!看过了唐宋元明山水大师们的杰作,我们似乎毫不为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动心,因为它们朴实无华,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展开这样的画卷,我们只为这大自然的雄浑磅礴而震颤,这是经过亿万年地质运动、分化、重组而成的山水,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在这一幅画面上同时诉诸视觉,敦促我们去重新审视许多关于人生的命题。这里的一山

5、一水、一草一木都来源于客观实景,但绝不是某一地的实景(像元人山水那样,人们能一一辨认出景物的地点),而是画家独有的灵气独辟的意象,并人间所实有,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整幅《搜尽奇峰打草稿》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

6、,秀拙相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