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ID:9778440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_第1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_第2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_第3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L.编辑。作者:陈海波,郝定均,吴起宁,贺宝荣【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效果。[结果]前路手术35例,其中骨化灶直接切除19例、骨化灶漂浮13例和不用减压的前路椎间融合3例。后路手术21例,其中单开门椎管成形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15例,前后联合手术31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9(4~17)分。本组患者随访1~10年,平均4.8年,术后JOA评

2、分,前路手术平均14.1分,平均改善率68.3%,后路手术平均11.9分,平均改善率51.2%,前后路手术平均13.4分,平均改善率65.4%。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4例;肌肉不全瘫痪者1例;脑脊液漏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结论]明确手术指征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骨化程度、椎管狭窄率,以及脊髓功能损害情况,应根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具体部位、范围、椎管矢状面狭窄率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术式。应用内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和保持颈椎的稳定。【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骨化灶漂浮法;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3、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渐进性疾病。后纵韧带骨化症在黄种人中很常见,它是由日本学者首先发现,60年代作了较多报道,因在日本人中发病率较高,曾被称作“日本人病”。我国发病率约为0.54%~1.64%,与日本人较接近,国内董方春1980年首先报告此病。自1997年~2008年3月本院收治该病102例,经手术治疗资料

4、完整者87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52例,女35例;年龄36~72岁,平均52.4岁。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伴颈痛、颈部活动受限9例;脊髓型症状为主39例,表现为四肢及躯干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神经根症状为主25例,表现为上肢及手指麻木、疼痛;脊髓合并神经根症状14例。前路手术35例,后路手术2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31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9(4~17)分。  1.2影像学检查侧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

5、消失,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6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79例。CT检查均示后纵韧带骨化,有78例行三维CT重建。椎管狭窄率最小为20%,最大为86%,平均43.3%。所有患者行MRI检查,表现为单间隙或多间隙椎间盘膨隆或突出,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并见硬脊膜囊外脂肪,脑脊液流量变小,硬脊膜囊受压,有的患者脊髓局限性变性。  1.3OPLL分类按照日本学者津山等对OPLL的分型,连续型27例,节段型33例,混合型15例,孤立型12例。  1.4手术方法:  (1)前路手术包括骨化灶直接切除19例、骨

6、化灶漂浮13例和不用减压的前路椎间融合3例。全麻下行颈前入路,椎体减压槽呈矩形,根据术前CT上骨化物宽度确定减压宽度。减压达椎体后缘,深部切骨呈潜行扩大,超过CT上骨化物宽度,直视下用磨钻将骨化灶磨薄,用神经剥离子对骨化组织分离并用超薄枪状咬骨钳咬除。如骨化韧带与硬膜囊粘连紧密或硬膜囊本身亦有骨化,则无需勉强分离,可应用骨化灶漂浮法,将骨化灶四周充分游离,随硬膜囊向前浮动,从而减轻对脊髓、神经根压迫。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仅表现为头痛、头晕伴颈痛、颈部活动受限的患者,其中X线显示为

7、后纵韧带骨化合并明显颈椎失稳的3例,对明显的失稳节段行前路椎间融合固定。  (2)后路手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6例。全麻下常规颈后路正中切口,向两侧剥离椎旁肌,显露双侧椎板,铰链侧磨除椎板外板,开门侧磨除或咬除椎板全层,椎板掀开45°~60°角减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15例,采用Margel法在拟减压节段之椎板两侧植入侧块螺钉并行钉板或钉棒系统固定,然后咬除全椎板减压,并于双侧小关节处植骨融合。  (3)前后联合手术:31例均为先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然后翻身行前路手术,切除骨化灶直接减压或行骨化灶漂浮,减

8、压后用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  2结果  2.1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本组患者随访1~10年,平均4.8年,进行JOA评分,并计算术后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本组术后JOA评分,前路手术平均14.1分,平均改善率68.3%,后路手术平均11.9分,平均改善率51.2%,前后路手术平均13.4分,平均改善率65.4%。  2.2并发症:手术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4例,其中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