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

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

ID:9781191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9

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_第1页
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_第2页
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_第3页
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_第4页
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论赵树理小说的乡村文化建构 摘要:赵树理具有自觉强烈的乡村文化服务意识,其小说始终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于特定时代的乡村文化中挖掘问题,最终通过农民对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试图建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形态。这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为乡村提供了一整套公共规则、乡规民约和道德标尺,从而使得乡村成为一个富有意义的社会场域。这正体现了赵树理对和谐的乡村政治文化的乐观性建构,也使得其小说创作对当下文学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乡村文化;建构 .L.    当前,新农村建设成为中国现

2、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目标,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当代作家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继承传统乡土文学的精神文化资源,深入农村和农民,把自我融入伟大的农村变革和建设中,写出更多的力作和精品,正是学界亟待系统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打开新的理论与历史视野,在继承既往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追求自身的价值、深度和独特性,也才能更加有效地参与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此,以赵树理小说为代表的乡土书写经典,为当下的新农村乡土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思想资源以及文学资源,已然成为我们重温和索解的对象。    一、

3、自觉的乡村文化服务意识    所谓服务意识就是自觉主动地满足别人的期望和需求的意识,它发自服务人员内心,是一种本能和习惯。服务意识必须有明确的服务对象,立足于具体的服务行为、过程和结果。赵树理小说始终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于特定时代的乡村文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农民对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试图建构一种包涵着价值观、文化认知、生产秩序和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具有自觉强烈的乡村文化服务意识。  走向农民、为农民写作,这是赵树理始终恪守的文学创作原则,但自觉的服务意识决定了赵树理并非像评论家所认可的那样是一位农民作

4、家。他既是农民出身,又上过学,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农民出身与上过学校的双重身份常常纠结着赵树理,使他在知识分子与农民、在启蒙者与实践者之间不断游走,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角色焦虑。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语境里,他的角色焦虑,一直以困惑、痛苦的方式呈现着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性的完整性的坚韧卫护和摆脱痛苦、冲出困惑的不懈挣扎。唯有如此,在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暗地里却一片心惊胆战的扭曲时代,深谙农民境况的赵树理才会尽可能地建构一个真正充盈着农民生命之流的动态的乡村文化景观,才能更真切地为农民服务。  立足于自觉的乡

5、村文化服务意识,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他在《也算经验》一文中强调: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如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实际情况,为表面上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李有才板话》,农村习惯上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是剥削,我便写《地板》(指耕地,不是房子里的地板)假如也算经验的话,可以说在工作中找到的主题,容易产生指导现实的意义。正如伽达默尔所指出的: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不只是锲而不舍地追究终极的问题,而且还要知道:此时此地什么是行得通的、什么是可能的以及什么是正确的。赵

6、树理小说的问题指向,是基于乡村文化和农民精神面临重大时代转型时的生存困境,是对乡村文化世界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是以质疑索解的态度审视乡村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这是一种叛逆性思维,渗透着赵树理深切的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实际上,所有的经验中都预设了问题结构,如果没有问题被提出,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实践,也就不可能有经验。这是赵树理的睿智,也是其问题小说的深刻之处。  当然,自觉的乡村文化服务意识最终必须在实践中兑现,主要体现为农民对于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并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建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

7、子过分张扬现代意识和精英意识,认为只有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才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新文化与农民之间的割裂,形成了农民对新文学的无效阅读。早在1929年,晏阳初在定县进行乡村建设实践时就意识到,那时一般文人写文艺作品,不过是借此互相标榜,互相炫耀,专供少数人的欣赏,对一般知识的落后的农民没有什么关系。当沉溺于新文学世界的赵树理饱含着眼泪给可谓是民间知识分子的父亲朗读新文学作品遭到冷遇时,他顿然明白,农民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但无法形成对新文学的有效阅读:五四以来的新小说和新诗一样,在农村中根本没有培活,因此也

8、就不可能真正地服务于农民。经过实地的农村调查和理性的思考之后,赵树理发现农民实际上创造并拥有与知识分子不同的文化艺术体系:农村有艺术活动,也正如有吃饭活动一样,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农村艺术活动,都有它的旧传统。翻身农民,一方面在这传统上接收了一些东西,一方面又加上自己的创造,才构成现阶段的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