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ID:978307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9

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_第1页
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_第2页
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_第3页
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摘要】:“康桥情结”是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情结,且贯穿于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当中,那里有他的单纯的信仰“爱、自由、平等”。本文主要从对“康桥情结”的理解,“康桥情结”的表现和其产生根源三方面作简单阐述。【关键词】:徐志摩“康桥情结”研究一、什么是“康桥情结”康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的所在地,也是英国文化、学术的孕育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这段英伦求学生涯成为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康桥秀丽的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徐志摩印下了美好

2、的回忆。诗人把康桥评价为“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至深,他从一个封闭的国度奔入一个全新的自由的领域,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正是因为康桥,徐志摩的生命经受了甜蜜的洗礼。用徐志摩自己的话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的殿堂,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灵性,唤醒了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徐志摩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康桥才得以成就的;徐志摩诗人的称号,也是与康桥息息相关的......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情结。二、徐志摩“康桥情结”的表现文人的情结都体现在文人的作品中,徐志摩也是如此。

3、“康桥情结”几乎贯穿在徐志摩的一生的诗文中。除了两篇怀念母校的诗——《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外,徐志摩还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这三篇诗文就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其中,《再别康桥》是典型的“康桥情结”的体现。叶嘉莹曾言:“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再别康桥》正是徐志摩用生命写成的诗歌。它幽微地传达出失意之人再别母校时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这正是“康桥情结”的魅力所在。三、徐志摩“康桥情结”的根源分析为什么徐志摩一生对康桥挚爱至深?在英国的两年可以说是徐志摩魂牵梦绕的两年。这与他的家庭出身、游学经历、爱情婚姻都有

4、很大的关系。(一)家庭背景。徐志摩于1895年1月15日出生在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铜臭熏人而附庸风雅,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生活倾向明显的富裕商人的家庭。志摩从小就看到百姓受摧残的事件,激起他救国就民的决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立志救百姓于水火。六岁到十一岁,志摩从师查氏,随同其读四书五经。童年时的志摩是一个好动、好思、好玩、好说的孩子。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却热爱大自然,经常一个去森林探险。他热爱生活,称“生活应该是艺术的”。他最佩服梁启超,他的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徐志摩从小就表现出他诗人的才情,是个聪颖、活泼好动、单纯

5、的热血男儿。浪漫的徐志摩思想上并未受到父亲的束缚,离开故国后在康桥的日子正好契合他心中的理想国。(二)游学经历。在英国伦敦的留学经历对徐志摩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徐志摩自己对美国的学习生涯并不满意,他曾经说,“如果我到美国的时候是一个不含糊的草包,我离开自由女神的时候也还是那原封没有动”。在那个“迷茫”时期,一个英国哲人“召唤”了他,就是罗素。“夏日黄昏时穿透海上乌云的金色光芒——冷静、锐利、千变万化。”诗人徐志摩用如此诗意的语言来评价罗素的思想。为此,他不惜放弃了在哥伦比亚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来到了英国,只为“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即伏尔泰——译注)认真念一点书

6、去”。志摩去英国本想追随罗素,而罗素却去了中国,志摩扑了一场空。他在伦敦时认识了狄更生,并在他的介绍下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是那么赞赏英国,

7、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罗素的政治观、社会观,乃至婚姻、家庭、爱情的思想,以及对两性关系问题所抱有的自由主义主张,给徐志摩深刻的启示。罗素作为哲学教授,在写出许多“精确的真理”著作的同时,更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心的热忱。徐志摩作为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在罗素的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广泛的吸取滋养。在英国伦敦期间与徐志摩交往甚密,对其思想产生影响的不止罗素一人。当时,徐志摩手头阔绰、视野开阔,同时对交际抱有强烈的兴趣,与之交往的人众多,魏尔斯、魏雷、卡因、狄更斯、史斯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