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ID:9885291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3

上传者:U-5097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_第1页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_第2页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_第3页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_第4页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   专业市场研究的文献综述         引言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市场组织,其发展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理论界对于专业市场的研究是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过程而逐渐深入的。经历过80年中期至90年代初的初期,90年代中期后的发展期,直到至今出现的相对衰弱的现象。理论届学者们的研究更需加大投入,研究识别影响和决定专业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把握专业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而给现阶段专业市场的发展继续提供更强大的理论支持。一、专业市场的概念李骏阳(1994)认为,专业市场是相对于综合批发市场而言的,包括专业性较强的批发市场和带有专业性的批发市场。柳思维(1996)从宏观层面集中考察了中国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农村商品市场、城市商品市场、名牌商品市场,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市场的发育规律,指出各类商品市场都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这项研究对理解专业市场的生成和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罗卫东(1996)认为,专业市场是由多个主要以批发为主经营单一种类商品的主体(摊位、店铺)聚集在一块相对固定的场地内而形成的大型市场。他同时提出专业市场有三个特征:(1)专业市场经营的商品是单一品种的,或是以某一种商品为主,兼营少量其他商品;(2)专业市场上有多个相互竞争的经营者(多个卖主);(3)批发交易的比重高,一般要大于零售交易量。第一个特点使专业市场区别于综合商场、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店,第二个特点使其区别于专卖店,第三个特点则使其区别于一切零售商店。郑勇军(1998)在罗卫东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市场是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互替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他同时强调了专业市场的有形市场、现货交易和坐商式特点,并认为专业市场除了以上三个特征外,还具有:(1)以现货交易为主,远期合同交易为辅;(2)每日交易或者是每周的交易日明显长于歇业日。前者使专业市场区别于各种商品期货交易所,后者使其区别于农村周期性集市(又称间歇性集市)。此外郑勇军又将专业市场称为“集贸式工业品批发市场” ,并沿用相同的定义。刘天祥(2006)指出,专业市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经营者,以一种(类)或几种(类)有连带性的商品为主要交易对象,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方式,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商品交易场所。彭继增和赵恒伯(2009)认为,专业市场是从商品批发市场或商品交易市场演化而来的,通常是指对农产品、建材、家电、纺织品、服装、日用小商品等商品分类,集中进行批发、批零兼营交易的摊位制市场。它既不是一种独立的批发企业或单纯的采购组织,也不是一种代理机构,而是作为一种市场制度的安排,其基本特征就是在同一场地聚集了大量相关产品进行交易,其中包括大量从事代理、批发、零售等贸易行业的企业。专业市场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市场形态,上述专家学者对专业市场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他们的定义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专业。以某一类商品及其相关商品为主要交易对象。(2)批发。以批发为主,兼有少量的零售。(3)市场。交易场所固定的坐商式经营。二、专业市场的形成刘天祥(2007)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专业市场的演进的机制与规律。首先,在中国专业市场的演进的理论基础——交易费用节省的分析框架下,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代理费用的比较,解决了到底是选择市场还是企业,小规模的企业更适合外部化交易。市场组织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交易费用不断下降的过程,市场组织形式的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对市场组织的选择。其次,基于交易费用节省的戴维斯——诺斯制度变迁模型,中国专业市场演进的制度动力是:专业市场网络所产生的专业化经济、分工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在传统流通体制下所不能实现的外部利润有了得以实现的可能,以家庭承包制为代表的基本经济制度变化使得专业市场发育的制度环境日益成熟,农村商品经营者的大量涌现使得专业市场发育的初级行动主体日渐成型,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动机的驱使参与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从而成为推动专业市场发育的次级行动主体。郑勇军(2003)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两方面对浙江专业市场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浙江专业市场发达的原因是浙江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对专业市场有很强的制度需求,表现在:④浙江大量小规模企业实力不足,还不能建立自身的销售网络;②浙江农村工业空间上分散,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企业组建大型供销合作体的谈判成本和协调成本相对高昂,专业市场就承担了对农村工业进行市场信息导向和产品销售的主要功能;③ 浙江农村工业不同区域之间形成了众多的区域块状经济,只有依托专业市场的销售网络,才能支撑块状经济的生存和发展。从制度供给角度看,专业市场为浙江经济发展发挥了以下作用:一是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普及为专业市场的生成和发展孕育了制度性前提,而中央政府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取向也削弱了农民和企业进入专业市场的体制壁垒;二是浙江地方政府推行兴商政策,并直接参与市场的组建,对专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王塞娟(2007)认为“生产-销售”的专业分工对于专业市场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后的发展中,生产力进步引起劳动分工的深化导致了专业市场的制度适应性降低,最终促使专业市场变迁;并且由于经济发展造成交易费用内涵的扩大,亟须通过专业市场制度改进来适应市场外部变化;此外,专业市场内部分工的细化,产生的交易费用上升导致专业市场的制度效率下降,也会引发专业市场变迁;由于专业市场发展在我国的特殊体制背景,使得政府在市场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中起着指导性作用。刘焱(2008)认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专业市场可以促使产业集群产生,有利于集群内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解决企业的要素瓶颈问题;产业集群有助于专业市场规则的确立,有利于专业市场形成竞争优势.以上的研究对专业市场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专业市场的形成一方面主要形成于农村地区,然后逐步向小城镇和城乡结合部转移;另一方面专业市场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创新,以产权制度的基本变革和经济成分多元化为前提,以具有独立经济主权的农村商品生产者追求实现商品价值和经济利益为动力,以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为内在要求,是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三、专业市场的功能金祥荣(1996)教授通过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做比较来说明专业市场的功能。根据科斯交易费用的经典理论,企业组织对市场组织的替代,能够形成内部组织化,由此可以减少交易上的种种浪费上的不确定性,提高交易费用效率。而专业市场不是通过内部化过程来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而是通过外部化过程来实现市场对企业的“倒替代”,形成一个可供公共享用的销售网络。他认为,对于一些生产上规模经济不显著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市场实现市场替代企业来大大节约交易费用 俞航东(2009)认为专业市场具有很强的产业形成和集聚功能,许多产业集群往往以专业市场群作为信息传播、价格形成的核心;而产业集群亦为专业市场的持续繁荣提供大量廉价的商品,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金明路(1995)认为专业市场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体制背景下,主要存在着以下双重功能:一是为众多的农村小企业提供一种只需支付较少的费用就可获得共同分享规模巨大的购销网络的制度安排;二是为市场交易活动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场外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框架,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专业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市场所具有的功能如联结产需、调节供求以外,还具有以下几大功能:节约交易费用、集聚功能、激励功能。三位专家的研究分别在交易费用、产业集群、和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体制三方面来陈述专业市场的功能,核心是节约交易费用、集聚功能、激励功能。四、专业市场的类型孙振明和(新西兰)马丁·佩里(2009)着力于研究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与一个或者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相联系。他们认为专业化市场对产业集群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先前的研究很少对中国这个特有现象给予重视。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在相互作用中,这些和产业集群有着密切联系的市场演变出不同的类型。专业化市场可以服务单个产业集群也可以服务多个产业集群。专业化市场可以细分为:房地产式,集群衍生式,中枢式和孵化器式。金明路(1997)将专业市场划分为:①产地型专业市场:以当地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将当地及邻近地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小规模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集聚起来进行交易并销往远地市场的专业市场。②销地型专业市场:为当地及邻近地区的消费者和零售商提供商品在流通中主要起向分散的小规模的购买者扩散商品作用的专业市场。③混合型专业市场:主要是指同时兼有前两种市场特点的专业市场。王汉文、张旭昆(1998)根据销售商品的来源和消费者的分布,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即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型、本地生产异地销售型、异地生产本地销售型和异地生产异地销售。盛世豪(1996)认为发展初期的农村专业市场可分为集散式、生产基地式两种。集散式是指在贩售、中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工业小商品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式是指一种以家庭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的专业市场。大多数专业市场都兼有上述几种类型专业市场的特点,只不过是在 具体的时候偏向某一方面表现而已。五、专业市场发展的条件朱国凡认(1995)为专业市场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些基本条件,首先是专业市场的自身建设条件,即市场主体结构合理并且行为规范、市场运行方式和机制健全、市场载体建设良好、市场规模合理:其次是专业市场的外部环境,即产业或者产品生产对专业市场的支撑、发育良好的配套要素市场对专业市场的支撑、政府对专业市场的积极扶持和培育。强赤华(1996)对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进行了总结:专业市场的发育、发展必须以市场主体的形成、有效行为为核心,独立的市场主体能保证市场决策机制正常、高效运行;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必须以提高市场效率为前提;以激励、约束机制运行效果作为专业市场的功能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政府对专业市场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有效的适度调控。以上研究论述了专业市场迅速发展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市场发展环境、产业支撑、政府政策等。六、专业市场发展的阶段趋势李荣百(2006)认为专业市场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四代市场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继起,功能上交叉.究其不断升级的原因为:1、需求结构变动带来决定性动力2、专业市场间竞争的加剧3、民营企业的蓬勃兴起推波助澜4、政府的推动提供了政治环境.池仁勇(2003)认为,专业市场的存在发展以数量型消费群体和中小企业为基础,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特征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而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呈梯度型分布,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消费行为仍然以数量型消费为主。因此,专业市场逐渐从南向北、从东向西转移。同时中小企业对专业市场的功能也提出新的要求,从单纯的商品集散向商品展示、信息集散等多功能的市场转变是未来专业市场发展的趋势.所以,专业市场必须开展信息化改造和建设.王汉文、张旭昆(1998)认为任何一种类型的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方式,必然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即专业市场都有从出现、成长、成熟到衰落的过程,依次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四个阶段,并用销售量或需求量与时间的关系刻画了专业市场的生命周期,分析了专业市场出现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交易费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专业市场生命周期的异同。 彭继增和赵恒伯(2009)根据专业市场的发展过程及发展形式特征,将专业市场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的专业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以“大棚”基本设施加上粗放式的管理为主要经营形式,主要发端于浙南地区,如温州、金华、台州等地区,其投资小,准入门槛低,单位商品的流通成本和价格大大降低,迎合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2)第二阶段的专业市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是以“手扶梯升堂入室”为主要经营形式,多出现在一些中心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其商品主要来自国内城市的企业与农村乡镇企业,也包括代理部分外国公司的产品,其产品去向也是中小城市和发达乡镇的目标消费者群,经营者主要以公司式中间商或公司代理商为主体。(3)第三阶段的专业市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以设施完备的商场式为主要经营形式,其重点在于完善服务而取得规模效益。以物业管理为基础,实行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以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物流、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为竞争手段。通过举行展销会、订货会、恳谈会、洽谈会进行宣传,以提高专业市场的知名度。通过广告宣传建立与新闻媒介的关系网,以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并提升其目标消费者群的定位。纵上所述,理论界大多数学者都已经认识到浙江省传统专业市场在经济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将趋于弱化,因此急需深入研究衰落的原因。 参考文献[1]金明路.各类专业市场的存在基础与发展前景[J].浙江社会科学,1996,(5):21-22.[2]王汉文,张旭昆.专业市场的分类及其生命周期[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3):l0-13.[3]盛世豪,农村专业市场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J].浙江社会科学,1996,(5):22—25.[4]罗卫东.专业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J].浙江社会科学,1996,(5):25-27.[5]金祥荣.为什么外国没有中国特有?[J].浙江社会科学,1996,5,18-19.[6]金明路.专业市场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工商行政管理,1997,(7):36—38.[7]金祥荣.准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J].浙江社会科学,1999,(5):28—30.[8]池仁勇.从专业市场的生存变化看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9):167—170.[9]盛世豪.农村专业市场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J].浙江社会科学,1996,(5):22-25.[10]郑勇军.浙江农村工业化中的专业市场制度研究[U].浙江社会科学,1998,(6):10—15.[l1]郑勇军.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47[12]彭建强.制度创新与市场发育--中国农村专业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99—103.[13]李骏阳.现阶段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原因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4,(4):59-69.[14]朱国凡.现阶段浙江农村专业市场的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95,(10):21.32[15]王赛娟.浙江专业市场变迁研究(硕士论文)[16]刘焱.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2008,(5):[17]彭继增、赵恒伯.专业市场:概念、历史演进及其集聚机理分析[J] .2009,(5):50-55[18]俞航东.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以“义乌商圈”为例(硕士论文)[19]孙振明、(新西兰)马丁·佩里.产业集群与中国专业市场分类[J].山东社会科学,2008(6):92-96[20]王汉文,张旭昆.专业市场的分类及其生命周期[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3):l0-13.[21]李荣百,蒲阳,王东.我国专业市场升级动力探究[J].当代经济,2006,(7):20-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