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

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

ID:9944535

大小:137.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6

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_第1页
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_第2页
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_第3页
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_第4页
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书法潮流与学术风气   明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三月十九日,当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外煤山自缢身亡的同时,李自成的大顺军攻进了北京城,建国二七七年的明朝至此灭亡。四十多天后,李自成在受到明将吴三桂和满清联军的重创下,匆忙撤出了北京。随后,多尔衮率军进占北京,一个新的王朝——清朝开始了对全中国长达二六八年的统治。  清朝入关之初,全国大部分地区尚未稳定,清政府在大规模武力征服行动尚未停止的同时,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建立和巩固统治的措施,其中包括吸收原明朝大量官员进入政府机构,并立即恢复了科举考试(注:满清统治者深

2、知没有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自己的政权是无法维持和扩张的。因此,早在一六二九年,满族人就采取了科举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显然这是仿效汉族政权和儒家文化的结果。一六四四年满族人占领北京后,多尔衮立即许诺:“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随即,许多明朝旧臣和文士名流都加入了清政权。此外,清人一进京即宣布恢复科举考试,并于一六四五年为江南的秀才举行了会试,在一六四六年举行了清代第一次殿试。参见昭梿《啸亭杂录》卷二、法式善《清秘述闻》卷一(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美)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第三章、第六章。)。这

3、些做法一方面是满清政权早在入关之前就已经开始采取的汉化变革措施的继续,同时也对安抚汉族知识分子、争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可和合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清政权的这些措施,在客观上使得汉族文化传统及其形式在王朝更替的巨大社会变革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而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藉以抒情达意的最常见的艺术形式,明清之际的书法艺术随着它的创作主体——文人士大夫与新政权的逐渐合作,呈现出平稳过渡的态势。因而在清政权建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其主要书格仍然是明代书风的延续。  明代的

4、书法风格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条发展脉络:首先,从明初的“三宋”(宋克、宋广、宋璲)、“二沈”(沈度、沈粲)到中期以后的沈周、吴宽、文征明、王宠等吴门书家,再到晚明的董其昌为一脉。其中“二沈”都因善书而深得皇帝赏识,在当时名声显赫。吴门诸子虽然在追求精致与典雅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从整体面貌看,基本上属于对宋、元书风的承袭。到了董其昌,这一派风格发展到极致。董氏以超人的敏悟加上刻苦的临习,将对传统的把握和个人情性的表现融合为一体,把宋、元以来文人书法的和谐优雅、轻松自然的审美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他官高寿长

5、、交游广泛,遂成为继元代赵孟頫之后的又一座书法高峰。其艺术主张和作品风格对清代的书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明代初期以陈璧、张弼等为代表的狂草书风,到中期以后对祝允明、陈淳、徐渭达到一个高峰。其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骇世惊俗的面目对传统的审美要求形成巨大的冲击。到晚明时期,在文人士大夫中间日益强烈的反对束缚、提倡个性的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由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一批优秀书家构成的变革书风。这股新的力量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纵横豪迈和酣畅淋漓,一扫前人的温文尔雅和甜美柔媚,成为明、清之际引人注目的文化现

6、象。  进入清朝以后,明代书风的两条脉络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继承和延续。  清朝初年,一大批原来明代的士大夫加入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清政权,他们不仅在政治上代表了汉族士大夫的形象,在文化艺术上也是旧有传统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在清代前期之所以受到高度的推崇和普遍的仿效,除了皇帝个人的喜爱和提倡外,大批董氏书风的直接或间接传人所形成的民间基础及其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注:康熙皇帝喜爱董其昌书法,遂使当时习书者学董成风。当时书家最负盛名者均属董其昌一路风格。姜宸英赖其书法被康熙认出而拔

7、置进士第三名。孙岳颁因学董书而受康熙帝重用,御制碑版,多命其书之。查昇以书法得董精髓屡获康熙帝称赞。参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二。)。  同时,属于晚明变革书风潮流的王铎、傅山等人以不同身份进入清代,并在文化领域发挥着作用。作为晚明书坛的活跃人物,他们各自的书法风格也在继续发展、完善。然而,这种带有自由和叛逆色彩的追求与清初政权迫在眉睫的稳定统治及恢复秩序的政治需要显然是很不和谐的,因此随着清政权的逐步稳固及其对思想文化控制的日益严厉,到康熙以后,这种生机勃勃、富有冲击力的风格便很快

8、消失了。  清代初期,在顾炎武、阎若璩、朱彝尊等学者带动下出现的金石学复兴及访碑风气,也影响到书法界。傅山、郑簠等书家都曾对搜访、研究和临习汉碑花费了很多精力。他们的实践使隶书创作在清初一度十分流行,并取得相当成就。这些学者和书家的交流与实践,可以说是后来碑学运动的滥觞。  康熙以后,清政权虽然完成了军事征服,但在文化上的征服还远未完成。以外族身份入主中原,面对在文化思想上处处表现出优越感的汉族知识分子,满族统治者的心理承受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