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

【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

ID:16539830

大小:32.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_第1页
【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_第2页
【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_第3页
【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_第4页
【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3月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2016级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刘西库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答案】B【解析】考点:梭伦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A项本身错误。C和D项错误;说法不全面。B项包含了C和D。所以选B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B.下层公民没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

2、利C.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D.贵族凭借财富,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答案】D【解析】考点:梭伦改革。依据贵族政治的特点和内容并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进行思考。贵族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是凭借血缘门第取得的,而并非凭借财富。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②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A.①②③④  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3、答案】D【解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是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井田制瓦解,私有制形成,上述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有利于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①②③都正确,故选D。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县的地位比郡高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③县的出现比郡早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考点:商鞅变法。本题考查学生对从材料中获取信

4、息的能力。③④是错误的;材料中没有反映。①②是对的。所以选A。5.《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答案】C【解析】考点:商鞅变法。题干关键词是“在平阳君赵豹看来”,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能力。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6.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政府校比

5、户籍,清查隐漏人口,导致户口增加,进而形成了新置与恢复州、郡、县的高潮。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政策是A.建立俸禄制B.设立三长制C.实行宗主督护制D.推行租调制7【答案】B【解析】考点:孝文帝改革。本题考查的是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的建立,依据所学知识,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后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故选B。7.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解决了

6、土地兼并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均田制,其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的荒地,并没有触犯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使用权,交租调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是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其中表述错误的是①②④。8.《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考点:孝文帝改革。货

7、币流通代替一度出现的实物交易,体现了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9.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答案】C【解析】考点:王安石变法。分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富人兼并了大量土地,是为国家守财,当国家发生危难时,他们这种兼并得来的钱财,就乐意向国家捐纳。所以这表明北宋政府并不抑制兼并,A错误。B和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为C。10.韦骧《钱塘集》中

8、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