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ID:21359776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1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针对新课程改革后,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甚重这一普遍现象,指出教师要解放和更新思想,全面正确地领会新课改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要自觉、有机地向学生更多灌输一些人文主义情怀和情感态度教育。教学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有效的情感态度教育,达到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成长成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教育;运用实施  :G633.51:A:1002-7661(2011)09-144-02    一、问题的缘由  自新世

2、纪以来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号角吹响之后,部分地区和省份率先大力推行课改活动。继山东、广东、宁夏、海南、江苏等地区之后,2009年湖北省也正式步入新课改行列之中。虽然一些省市区的课改成就令人瞩目,但普遍存在着“课改流于形式”、“课改一套,背后一套,高考一套”等不尽人意的现象。特别是在我省,由于起步伊始,对于课改实质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难取得预想的成绩。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广大中小学普遍地推行应试教育体制,故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很深。在教学课堂中,老师教的既多且累,学生学的又枯燥又乏味。这样一来,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令人信服,非但阻

3、碍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也愈加地与世界教育脱轨。可以这么说,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德才兼备的人才出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样规定的:“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市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借着此次高中课改的春风,处在一

4、线工作的广大高中教师们应放开思想,大胆创新,力争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勇当时代搏浪儿,努力为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以,笔者本着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在此不嫌笨拙,以人教版教材《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两文为例,拟单就如何将情感态度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具体的历史教学课堂当中作一简论,不当及纰漏之处,敬请专家同仁们斧正!  二、问题的解决过程  案例一: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素材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教育是其中之一。在所有学科中,历史学科具有比较浓郁的人文内涵,这是它

5、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要全面把握教材,清晰梳理知识体系,确定哪些属于便于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历史人文素材。  如在导入《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习时,为使学生对孔子有一初步了解,可以结合畅销读物《论语》一书的经典语句加以展示:“是可忍,孰不可忍”、“吾道一以贯之”、“既来之,则安之”、“三思而后行”、“吾日三省吾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又如在导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文的学习时,我们也可以挖掘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等人文素材来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实际上,这些素材在生动活泼导入的同时

6、,这些伟人的言行、思想已经一定程度地浸染在了学生们的心间。  反思:高中生,正处于一个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阶段。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所以,干巴巴的说教显然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态度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史实或典故,这就决定了特别是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那些直接的或隐性的人文素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用素材来说话较之教师周旋式的讲解,不仅更具说服力,而且更能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原汁原味的人文精神。如此,则一举而多得

7、,既艺术化了教学环节,又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还使得课堂氛围趋于轻松活泼。  案例二:贯彻始终地灌输人文主义情怀  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要贯彻始终,而不应有始无终或在全课学习临近结束时稍作概括;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而不能虎头蛇尾,或草草收场;要全面深刻地实施,而不可蜻蜓点水,或敷衍了事。如在学习《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文:当讲到孙中山“弃医从政”时,可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当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让位给了军阀头子袁世凯,可点出孙中山“维护民主、捍卫共和、顾全大局的品质”;接着,

8、袁世凯撕下伪装、背叛共和,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的讨伐战争,但皆以失败告终,则可启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