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ID:2457868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_第1页
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_第2页
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_第3页
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能。劳动教育是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不劳动,人类就不能生存、繁衍和发展;不劳动,社会就不能进步、繁荣和昌盛。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体。”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说:“人类的劳动是唯一真正的财富。”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趋激烈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数十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郑重提出的“生存教育”表明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劳动素质,一定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行为决

2、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影响着劳动的速度,也影响着劳动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劳技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笔者谈谈从事劳技课教学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认真细致的劳动习惯  1.要让学生形成劳技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体会劳技课和劳技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给学生讲古时候小寺庙里的小和尚学剃头的故事,那个小和尚每次练习完总是将刀往冬瓜上一插,最后习惯成自然,把头当冬瓜,犯下杀人之罪,以反例说明不良习惯。我还让

3、学生搜集因为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害人害己的真实事例,请有过经验教训的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性。4  2.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当前家用电器已十分普及,初中生必须具备一些起码的家电常识。但与电打交道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在教《电动工具》的一课中,就必须让学生正确掌握一些常见电工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学习钳子的使用时,我让学生对教材,认识钳工,钳刀等各个部位,根据平时的经验说说各部分的用途,然后动手剪一剪铁丝,用铁丝弯一弯图形,使学生对钳子各部分的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让

4、学生上台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中认识到,“把钳子当锤子”,会缩短钳子的使用寿命,且容易使手柄处的橡胶部分受到损坏,造成漏电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教会学生掌握保管常识。弄清工具盒材料的正确存放、保管方法。例如,要让学生懂及电源线、有绝缘部分的电工工具要避免与锐器存放在一起,以免损伤绝缘部分,小零件之类最好用小盒或玻璃瓶分类存放,并要做到分类有序。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使用工具和其它劳技课动手拿工具时注意其方法和要领,及时指正,或让学

5、生之间相互提醒,开展“评选安全生产小能手”“劳技操作比赛”等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操作规范、认真细致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劳动程序的习惯4  1.要让学生学会统筹安排,巧妙掌握技巧。实践证明统筹安排熟能生巧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劳动前让学生开展讨论:完成这次劳动,在时间上怎样安排最省时,最合理?按什么样的流程进行操作才能避免窝工?这次劳动中难度最大的环节是什么?长期这样训练,就能让学生养成从“小”处着手节省时间的好习惯,比如,要使用电烙铁在进行其他工作的时候提前两三分钟把电烙铁插上,

6、利用等待的两三分钟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劳动的过程比较复杂,先让学生列一个统筹安排流程表,把时间安排,劳动过程按顺序列出表,争取每次劳动前都让学生对安排做到的心中有数,杂而不乱。  2.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劳动离不开协作。分小组就是一种较好的合作形式。为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我在安排学习小组时,注意各个别层次学生的搭配,让学生学会遇到困难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养成尊重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学生与别人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3.传授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热爱创造的劳动习惯。在劳技教学中,如果只把劳技当作

7、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让学生机械地模仿,重复,天长日久,就会使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这样的学生将来也只能是一个傀儡式的平庸劳动者,我们的下一代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劳技课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鼓励学生思考,去发明、去创造。  三、重视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  1.生活中良好劳动习惯也很重要,家长应培养孩子多参与家庭劳动,例如;全家一起大扫除,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而不能事事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讲一个很简单很容易理解道理,做父母的有哪一个会因为怕孩子摔跤而

8、不让孩子学走路,而一直抱在手上。4  2.多参加社会劳动。比如春季植树造林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下雪天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扫雪,为行人开路,体验劳动给人带来快乐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生如何在劳动中和生活中去寻找发明的创造的课题,产生发明创造的灵感。例如,在使用电工工具时,让学生讨论如何让插头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有的学生提出把插头的金属部分隐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