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ID:25620946

大小:70.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中国为“礼仪之邦”。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用膳礼仪——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见面之礼——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入座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小孩长大成人时

2、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礼仪的分类及功能 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 6/6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

3、、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 、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其一、价值观。 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辩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区别;把重义轻利视为君子人格的基本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二,处世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群而不党”、“与人为善”

4、、“成人之美”。孝悌;友恭;诚信;智勇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各部经典都有阐述。君子需是一个行孝之人,“君子笃于亲”。什么是“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6/6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己之道--修身其一、慎言敏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二、知礼好学。“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三自省自律“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克己复礼为仁”其四、安贫乐活。论语》中的君子的理想是“谋道”,而不是“谋食”“求安”。孔子最得意

5、的学生颜回,孔子称其为“贤”,他所处的环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但颜回志在得道,而“不改其乐”。但真就乐以忘忧吗?孔子认为是不忧个人的利害得失“君子忧道不忧贫”,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论语·卫灵公》)而是忧天下的利害得失。忧天下之忧,不忧个人之忧,这是君子的做法。 其五,内外兼修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6/6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书呆子。。所以

6、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懂得礼仪,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修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

7、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中庸》的智慧焦点昭显在三个方面,即中庸之道的三个核心理念,它们分别是:(1)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是《中庸》第一章的浓缩,说的是办事情要把握火候,做到适量、适度;(2)执其两端,其中用于民。“执其两端,其中用于民”是《中庸》第六章的精华,意思是说既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坏处,也要看到事物的6/6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认知都掌握,规避最大的风险,采纳适中的政策用之于民;(3)通权达变。“通权达变”是对《中庸》灵魂的把握,无论是中,抑或和都只有在既定的原则下,依据实际情况,懂得跟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通才能够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