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ID:40436548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2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包头市2018年中考试卷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津津有味”的“津”应读“jīn”;B,“闸证”的“闸”应读“chǎn”;C.“剽悍”的“剽”应读“piāo”。2.【答案】C【解析】A."火侯"应为“火候”;B.“众妙必备”应为“众妙毕备”;D.“娇奢”应为“骄奢”。3.【答案】B【解析】A.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B.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合语境;C.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D.变化多端: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4.【答案】D【解析】A.两面对一面,“得当与否”是两方面,“造成

2、了学习障碍”是一方面,可将“得当与否”改为“不当”;B.句式杂糅,应删掉“以”与“为目的”;C.成分残缺,可以在“减少”后面加上“造成的”。5.【答案】C【解析】A.《故乡》是鲁迅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B《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D.《威尼斯商人》不是“悲剧”,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6.【答案】示例:押送生辰纲多疑暴躁惹众怒屡犯曹丞相恃才放旷遭处斩苦志学写诗初心不改终有成【解析】仿照加点部分,分别补写出所给的几个人物“青面善”“杨德祖”“痴香菱”的相关情节即可:“青面兽”可联系所学课文《智取生辰纲》的相关情节,根

3、据杨志审察枣贩时的谨慎,多疑,惹众人生气补写出“押送生辰纲,多疑暴躁惹众怒”。“杨德祖”可以结合课文《杨修之死》补写出“屡犯曹丞相,恃才放旷遭处斩”。“痴香菱”可根据所学课文《香菱学诗》中“香菱苦学作诗”最后有所成就补写出“苦志学写诗,初心不改终有成”。7.【答案】(1)决眦入归鸟(2)箫鼓追随春社近(3)谁家玉笛暗飞声(4)千里共婵娟(5)切问而近思(6)必能使行阵和睦5/5(7)荣辱偕忘(8)断肠人在天涯(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二、阅读(45分)(一)8.【答案】(1)给……吃(2)道歉9.【答案】(1)黔熬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2)

4、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解析】从“饿者”“不食嗟来之食”可知,“饿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舍生而取义”意思是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这里的“义”就是一种做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10.【答案】示例:《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取之“义”即是一种世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解析】从“饿者”“不食嗟来之食”可知,“饿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舍生而取

5、义”意思是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这里的“义”就是一种做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11.【答案】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解析】通过本文的事例可知,“饿者”不食“嗟来之食”,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完整,表现了气节上的不屈,值得赞赏。从“施与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要注意方式、万法,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尊严,否则,即使做了好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会对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故要学会换位思者。【文言文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熬在路边准备好饭食,等待

6、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脚步拖拄,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熬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眼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给予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熬)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人家叫喊著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12.【答案】春联有“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着“红火又热烈”的生活。5/5【解析】“红”代表着喜庆的氛围,从第三段“红火又热烈”,第七段“红彤彤的

7、新鲜,红彤彤的春色”可以看出“红”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象征“红火又热烈”的生活。13.【答案】先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庄重洒脱的儒雅形象。【解析】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在首段“脑海就会浮现……净身洗手,心神怡然”的环境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老先生净身洗手……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围着对联……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的形象。14.【答案】这部分文字交代了“我的故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

8、有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此充满了自豪。【解析】画线句“夹峰对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