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国政法大学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

ID:44789412

大小:674.00 KB

页数:442页

时间:2019-10-29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_第1页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_第2页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_第3页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_第4页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法学铜陵学院ZGZF课程简介民法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民法是私法,是市民社会最基本的法律规范,它以意思自治为其核心理念,强调私主体的自由和权利。它不仅直接确定私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而且也以自治和权利为依托,框定了公权力的行使边界。课程简介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其直接渊源,我国的民法则以清末移植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民法逐渐开始了它的现代化、本土化进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民事立法尚不完善,一些基本的民事规范付之阙如,而且,私法自治、意思自由、诚实信用等民法的核心观念也未得到包括立法者、法官等在内的法律界和相关部门、人士的理解和认同。在此现实

2、面前,民法学这个学科就不仅应发挥诠释现行法的基本功能,而且也应负担起使法律人养成健全私法意识和完善知识结构的特殊职责。也就是说,民法学不仅应解释法律,而且也应该成为推动其解释对象合理化的一股最为重要的力量。课程简介民法学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开列的高等学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历来极为重视的一门课程。这门学科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也深深地吸引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课程简介完整的民法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民法总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亲属法、继承法等内容

3、。由于这个学科体系过于庞大,在教学安排上,目前我们采取了设置“民法总论”、“物权”、“债与合同”、“侵权行为”、“亲属与继承”等多门课程的方式来讲授民法学。在目前改革后的教学课程体系中,《民法学原理》(一)讲授54课时,主要内容为“民法总论”,《民法学原理》(二)讲授90课时,主要内容为“物权法”和“债权法”,另外,还辅之以“合同法”、“侵权行为法”和“亲属继承法”。其中,《民法学原理》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共144课时。第一部分民法总论第一章民法的意义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四章自然人第五章法人第

4、六章法律行为第七章代理第八章期限与诉讼时效第一章民法的意义1.1民法的概念与属性1.2民法的法源1.1民法的概念与属性民法的语源:“民法”一词并非我国所固有。依通说,“民法”一词移译自日本,系日本学者自荷兰语或法语翻译而来。此一术语来自罗马法上的iuscivile,更为准确的翻译应为“市民法”。1.1民法的概念与属性民法的语源:民法的意义:实质民法——作为部门法的民法形式民法——民法典民法的私法属性公私法划分的依据(利益说、主体说、意思说)区分的相对性在私法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那些自由的、无须说明理由的决定;而公法上则是受约束的决定私

5、法自治(对立法、司法的影响)民法的私法属性权利本位1.2民法的法源制定法宪法、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行政法规中的单行规范、民事性质的规章问题:这些不同的法律渊源是否存在效力等级上的差异——《立法法》确认了这种效力等级差异,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控制机制:宪法法院司法审查的必要性1.2民法的法源制定法习惯法司法判例法理学说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2.1民法基本原则概述2.2民法基本原则分论2.1民法基本原则概述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民法基本原则

6、的功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2.2民法基本原则分论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3.1概述3.2民事权利3.1概述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指由法所规范,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3.2民事权利权利的语源权利的性质权利的分类权利的取得权利的行使权利的消灭权利的自力救济第四章自然人4.1作为人法的民法4.2自然人的民

7、事权利能力4.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4.4监护4.5自然人的户籍与住所4.6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4.7人格的保护4.8个人合伙4.1作为人法的民法民法是人法,人(伦理意义上的人)在民法上具有终极的价值法典编纂的不同模式4.1作为人法的民法民法是人法法典编纂的不同模式我国法典化过程中,学者们关于“人法”地位的争论。有人认为:法国式的编纂更能突显“人”的价值;相对于法国法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德国法体现的是“物文主义”。批评:法典编纂追求的是形式理性,其编排方式与价值判断无涉。4.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权利能力是可以

8、享有权利以及负担义务的能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4.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宣告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