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doc

ID:51752530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项目名称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吴金清活动时间2013年3月5日活动地点办公室活动主题五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主讲人吴金清参加对象陈扬、吴金清、罗涛、林雪琴、卢兰珠、王小霞、张丹、王有泽、罗丽姑、冯菊玉申请学时1学时活动内容及进程1.    组长讲话: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体会到乘法的含义,感悟乘法与加法的关系。2.  吴金清老师讲述《轴对称》的教学设计。3.    老师们听后谈谈自己的想法。4.    组长汇集

2、大家的智慧对教案加以修改。(备课图片存在学校电脑E盘)活动反思与建议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组做到了五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在每人精心准备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取舍,反复的研讨,基本形成比较满意的教案。过程确认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附:五年级《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 3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抽

3、象出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去认识轴对称现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参与活动和自主探究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知轴对称的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课时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

4、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学  过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同学们,在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学生相互交流(3)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二、探究新知(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

5、,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  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三、课内练习。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三、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    3  程 (简要)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那么怎样画出对称图形呢?(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

6、生纠正不足。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第1、2题五、全课小结  教 学 反 思     1、仅仅多了一步——将照片上的物体画下来,就变成了平面图形。让轴对称图形的研究变得具有意义了。     2、仅仅多了两次比较:一是将“对称图形”折一折,然后将“不对称图形”也折一折,使学生对“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有了一个深刻的对比过程。“完全”这个概念建立地既清晰又准确。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的重要方法。二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折痕与教师随手折的折痕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只有使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才叫做

7、图形的对称轴。  组 内 评 析 情境创设很有新意,一开课就能充分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在操作感知中导出新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新概念的形成过程,非常的自然流畅。得出概念后,马上用学生刚剪的灯笼检验概念,巩固概念,自然生成,突出了教学重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着轴对称的美。特别当学生回答人从正面也可以看作是近似的轴对称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使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