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

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

ID:60217827

大小:11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04

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_第1页
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_第2页
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_第3页
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_第4页
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史》大题及名词解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学史整理选择题近代西医外科的奠基者:巴累细胞病理学奠基者:维尔啸(魏尔啸)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王叔和《脉经》《诸病源候论》作者:巢元方《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校正医书局成立于:北宋提出“阳有余,阴不足”:朱丹溪最早的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法医专著:《洗冤集录》最早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的是:《颅囟经》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张元素、李杲第一步图文并茂的诊断著作《察病指南》临床大胆使用中西医并

2、用的:张锡纯最早注释《内经》的医家是:全元起注释《内经》影响最大的是:王冰现存中国最大的方书:《普济方》创立中医外科“消、托、补”三法的是:《刘涓子鬼遗方》天花又称:虏疮,记录在《肘后方》王孟英(王士雄)的著作:《温热经纬》叶天士(叶桂):(1)学说:卫气营血学说(2)著作:《温热论》吴鞠通(吴瑭):(1)学说:三焦辨证(2)著作:《温热条辨》山中宰相是指:陶弘景“悬吊复位法”首次记载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外台秘要》:王焘(唐)编撰:整理保存了古籍文献,并注明出处《神农本草经》的药品分类法:

3、(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最早系统提出整体观的是:《黄帝内经》最早的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针灸甲乙经》所记录的穴位共有:349个《本草经集注》的主要成就为:增加药物品种至730种(2)首创按药物天然来源分类法加强了对药物产地、功用、炮制等内容的阐述(4)创立了“诸病通用药”例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主要成就为阐释小二生理、病理特点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体现儿科用药制

4、方特色《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陈自明藏医的主要著作为:《四部医典》被称为“开明中医”的是:朱沛文牛痘接种的发明者:贞纳中医外科鼻祖:华佗“天下言脉者尤___言”:扁鹊最早记录“阿是穴”的书是:《千金方》宋朝发行的成药制剂手册为《和剂局方》填空题听诊器的发明者:雷纳克叩诊法:奥恩布鲁革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细菌学之父:科赫血液循环发现者:哈维护理学之母:南丁格尔《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雪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著作是:《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是:《颅囟经》现存最早的妇科(产科)著作是:《经效产宝

5、》现存最早的外科著作是:《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著作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神农本草经》所记录的药物数量:365种《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幼科鼻祖是指:钱乙宋代的医学教育机构为:太医局;教育方法:“三舍法”医和提出“六气致病学说”是指:阴、阳、风、雨、晦、明《本草纲目》记载药物数量:1892种;作者:李时珍(明)第一个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最早的医学期刊:《吴医汇讲》第一位女灸家是:鲍姑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問答題四道1、金元四大家的主要學術觀點(第五章)(1)劉完素提出“火熱論”的學術思想,他強調火熱致病的廣泛性,從理論上進行了大量闡發。劉完素對火熱病的治療以清熱通利為主,善用寒涼藥物,故後世將其歸於“寒涼派”。劉完素對後世治療溫熱病產生了極大影響。(2)張從正提出“攻邪論”的學術思想。他主張“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觀點,認為邪氣包括天、地、人三方面。治療方面,力倡攻邪,認為“邪去則正安”,根據致病三邪的特點,提出汗吐下攻邪三法,又被後世稱為“攻下派”。(3

7、)李杲提出“脾胃論”的學術思想。根據《內經》中“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李杲提出以脾胃為中心的辯證論治體系,并制定了一系列調理脾胃的治療方法。同時,他認為內傷熱中證的主要病機是中氣不足,故治療主張用甘溫之劑來補益脾胃,升其陽氣,瀉其火熱。故後世稱之為“補土派”。(4)朱丹溪提出“滋陰論”的學術思想。朱丹溪闡述“相火論”思想,主張“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臨證治療上,提倡滋陰降火之法,善用大補陰丸等滋陰降火之劑,故後世稱之為“滋陰派”。同時,朱丹溪對雜病的治療頗具特色,多從氣、血、痰、瘀來論治,

8、因而後世醫家有“雜病用丹溪”的觀點。2、明清傷寒論研究的特點和代表醫家明清時期傷寒學研究達到高峰,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派別:(1)錯簡重訂派,強調傷寒論編次的真偽問題,主張重新考證傷寒論原意,重新編排原文。代表醫家有:方有執、喻昌等。(2)維護舊論派,認為王叔和編次傷寒論使之流傳後世,成無己首注傷寒論,引經析奧,反對重訂考證,主張仿照治經學的章句法注釋傷寒論。代表醫家有:張遂辰、張志聰等。(3)辨證論治派,著眼于探討和發揮傷寒論的辨證論治規律,反對在原文編次上爭論不休,主張發揚仲景心法。代表醫家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