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

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

ID:60745869

大小:1.02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13

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水利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态水利学——都江堰小组成员:余明伟2013101329蒋聪2013101313马义然2012801015何人深2013101304邵立男2013101305袁明智2013101331袁子健2013162120陈玮2013101327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作用。该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时期,迄今已有2260多年的历史了。2000年11月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都江堰在我国水利建筑史上有以下明显

2、特点:(1)都江堰采取无坝引水方式,实现了排、灌两便,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都是独具特色的;(2)都江堰灌区面积两千多年来有增无减,在中国古代水利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3)都江堰较好地解决了排沙保堰难题;(4)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初步形成了制度化的工程管理维修机制。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是中华古

3、代文明的象征,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分四六,平潦旱是指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以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和宝瓶口的连接部位,是一座堰顶高出河床仅2米的低堰。当内江水量过大时,洪水

4、会就会翻越飞沙堰,自动进入溢洪道,由外江排走。另外,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中的泥沙被冲往凸岸,越过飞沙堰进入外江,飞沙堰的名称也正是由此而来。三次排沙第一次排沙在渠首分流处,由于内江处在凹岸,外江处在凸岸,根据这种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因此随着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随底层水冲到了外江,小部分流到内江,实现了第一次排沙。这就叫做“凹岸引水,凸岸排沙”。第二次排沙利用内江北岸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水向南”的作用,把流到内江的泥沙逼向位于分水堤尾部的飞沙堰排走,实现第二次排沙,这叫做“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第三次排沙江水中还有的部分泥沙就利

5、用离堆对江水的顶托和宝瓶口的束水作用,形成横向漩流,将泥沙回旋到飞沙堰排走,实现了第三次排沙。宝瓶口进水口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其他附属设施百丈堤金刚堤平水槽人字堤百丈堤百丈堤,位于岷江左岸,上起观音岩,下至内江河口上游,因长百丈而名。用竹笼装卵石筑成。百丈堤的作用是使鱼嘴上游岷江左边的凹岸变成直岸,使江水顺流,以利鱼嘴分水和排沙。洪水期,使主流指向外江,减轻洪水对鱼嘴

6、的冲力;枯水期,使主流指向内江,使内江取水量得到保证。金刚堤金刚堤,上起鱼嘴,下至飞沙堰,靠内江的一侧叫内金刚堤,靠外江的一侧叫外金刚堤。《水经注》已有“金堤”之称,说明金刚堤的历史相当悠久。其作用是保护鱼嘴,保证内、外江分流。平水槽平水槽,位于分水鱼嘴和飞沙堰之间,是内江的头道旁侧溢流堰。其作用一方面是溢洪,另一方面能使内江中段保持一个较低的水位,这个水位与鱼嘴水位之间的落差又产生较高的流速,对飞沙堰排沙有利。人字堤人字堤,位于飞沙堰与离堆间,因堤形如“人”字而得名。作用是护岸兼溢流,是内江的第三道旁侧溢洪道,与宝瓶口、离堆和飞沙堰配合运行,控制内江的洪水量。都江

7、堰的可持续发展古代的都江堰,内、外两江灌溉总面积为300余万亩(古代每亩合今亩五分二厘,相当于今亩156万余亩),至解放前夕,灌溉面积为200余万亩(今亩),比古代略有发展。解放以后,经过大力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1026万亩,同时都江堰引水还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工业发展用水和数千万人民的生活用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都江堰除了灌溉农田之外,还担负着灌区内城镇供水、防洪、发电、水产、种植、旅游、生态、环保等多目标综合服务。生态与水利的和谐发展因高卑之宜,驱自行之势以尽水利而富国饶人,自古有焉;若夫西门起邺,郑国行秦,李冰在蜀,信臣治穰,皆此道也。——东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