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大题总结

核医学大题总结

ID:81514914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7-26

上传者:U-11476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1页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2页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3页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4页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5页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6页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7页
核医学大题总结_第8页
资源描述:

《核医学大题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核医学常考试题一、名解1.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2.核衰变:不稳定的核素通过发射粒子和光子,放出核能成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3.韧致辐射:高速带电粒子通过核电磁场使受到突然阻滞,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4.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影响下数量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5.半衰期(T1/2):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性减少到原来一半的所需要的时间。6.放射性活度:一定范围内某种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Bq,1Bq=一次衰变;旧单位是Ci,1Ci=3.7*1010次核衰变。7.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8.放射性核素纯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数9.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占样品总活度的百分数10.201Tl的再分布现象:由于缺血心肌摄取慢、清除慢,201Tl注射后早期显像(10min内)出现缺血心肌部位灌注缺损,延迟显像(2-4h)灌注缺损恢复,接近正常心肌。这种现象成为“再分布”。11•心肌显像反向再分布:负荷MPI(心肌灌注显像)无灌注缺损,静息MPI反而有灌注缺损,或负荷MPI的出现的灌注缺损在静息MPI更为严重。意义不清,常见于AMI后的溶栓治疗或急诊PCI后的患者。12.大小脑交叉失联络: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少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性分布亦见明显减低,这种现象称为大小脑交叉失联络,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病。13."炸面圈"样改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局部血供减少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减少的“冷区”,当血管再生和骨骼修复开始后,股骨头周边血供增加,成骨代谢活跃,骨显像时表现为显像剂明显增加,呈现“炸面圈”样改变,即冷区周边为热区改变。14.肿瘤阳性显像:又称为亲肿瘤显像,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血供丰富,肿瘤病灶的显像剂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呈现高放射性的“热区”,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疗效监测。15.骨显像闪耀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中,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反应,出现病灶部位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的现象,而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浓聚影会消退,这种现象成为“闪耀现象”,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16.超级骨显像:为显像剂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近端骨呈均匀、对称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组织本底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以成骨为主的

1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12.肝血池显像过度填充: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血池显像时,病灶区的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邻近或周围正常肝组织,常见于肝血管瘤。13.甲状腺“冷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甲状腺结节的放射性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称为“冷结节”,常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出血、钙化及局灶性亚急性甲状腺炎。14.甲状腺热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甲状腺结节的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称为“热结节”,常见于自主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15.利尿肾图:肾盂、输尿管结构异常或尿路感染等非梗阻性因素引起上尿路扩张,肾图显示C段不下降,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排出淤积于扩张尿路中的显像剂,C段下降加速。机械性梗阻时,无这些改变,常用于鉴别机械性或功能性尿路梗阻16.肝胆动态显像: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它们被肝多角细胞选择性地摄取,继而分泌到毛细胆管,经胆道系统排至肠道,应用SPECT或丫照相机进行动态显像,可以观察到被肝摄取、分泌、排至胆道和肠道的全过程,获得系列肝胆动态显像,了解肝胆系统的的形态及功能改变,称之为肝胆动态显像。17.v/q不匹配:指肺灌注影像出现显像剂分布缺损,而通气影像正常,或灌注影像的显像剂分布缺损范围大于通气影像的缺损范围,常见于肺血栓栓塞症,栓子堵塞了肺动脉而相应部位的气道是通畅的。23.二、问答题(重点:甲状腺、骨、肾,心、脑、肝、肿瘤)1.131I治疗甲亢原理、适应症及用量估算方法原理甲状腺组织高度特异性摄取131I,后者浓聚在甲状腺内,使病变组织受到B射线的集中照射,通过电离辐射作用使甲状腺组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适应症(1)Grave's甲亢患者(2)抗甲状腺药物过敏/疗效差/复发(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4)Grave's甲亢伴房颤(5)Grave's甲亢并桥本病,摄碘率高者估算方法:1311治疗量=计划量(Bq或卩Ci/g)x甲状腺质量(g)/甲状腺最高(或24h)1311摄取率(%(MBq或卩Ci)每克甲状腺组织一般给予70-120uCi。

21.试述甲状腺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评价原理:利用甲状腺组织能摄取碘、99mTc-过锝酸盐,通过显像观察甲状腺内显像剂分布,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功能状况。临床应用评价:1)、甲状腺显像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反映甲状腺整体或病变局部的功能,也能了解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对于异位甲状腺组织的判断、甲状腺结节功能的显示、甲状腺癌功能性转移灶的发现及131I治疗后随诊等具有独特的价值;甲状腺显像由于分辨率的限制,主要局限在于较难发现直径少于0.5-1.0cm的结节;4)鉴别良恶性,一方面应结合物理检查及超声影像特点,还可进行甲状腺血流显像或亲肿瘤显像检查。2.正常典型肾图分段及意义示踪剂出现段:(a段)示踪剂到肾和肾周围组织血管,60%肾外血管床,10%初期肾血管床,30%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聚集段:(b段)肾内聚集数量和速度,与肾功能密切相关排泄段:(c段)经肾盂、输尿管入膀胱,C段与尿路通畅和尿量有关;在尿路通畅时反映肾功能3.试述异常肾图的几种常见类型及临床价值答:肾图本身异常1)、持续上升型:急性上尿路梗阻2)、高水平延长线型:上尿路梗阻并肾功能轻度损害、肾盂积水3)、抛物线型:各种原因致肾功能中度损害、脱水、肾缺血4)、低水平延长线型:各种原因致肾功能严重损害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5)、低水平递降型:无功能、肾切除、先天性肾缺损6)、阶梯状下降型:机械性尿路梗阻、疼痛、紧张、尿路感染输尿管痉挛7)、单侧小肾图:单侧肾动脉狭窄4.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原理及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原理: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静脉注入体内,当显像剂在骨骼内充分摄取,骨外显像剂明显清除后,在体外用SPECT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丫射线,通过静态全身、局部、断层、融合等显像方式从而使骨骼显像。影响显像剂在骨骼中聚积的因素:局部血流量骨代谢交感神经兴奋性。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骨转移瘤致骨钙脱失脱失50%以上时,X线显像方可发现骨骼的异常,而核素骨显像在钙脱失1%寸,或病

3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有5%—10%的变化便可显示疾病的改变。因此放射性骨显像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早期、灵敏地探查到全身骨转移病灶,比X线检查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的发现骨转移。1.为什么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性病灶骨转移瘤致骨钙脱失脱失50%以上时,X线显像方可发现骨骼的异常,而核素骨显像在钙脱失1%寸,或病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有5%—10%的变化便可显示疾病的改变。因此放射性骨显像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早期、灵敏地探查到全身骨转移病灶,比X线检查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的发现骨转移2.心肌灌注显象的原理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显像原理:进行MPI检查时,静脉注射的显像剂随血流到达心肌各区域并被心肌细胞摄取,由于显像剂已被放射性核素标记,摄取显像剂的心肌就会放出丫光子,局不心肌对显像剂色摄取量与该区域的血流量呈正相关,也与心肌细胞功能状况相关;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或坏死心肌不显影(缺损)或影像变淡(稀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2、急性胸痛的评估;3、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度分级;4、评价心肌细胞活力;5、冠状动脉病变疗效判断;6、PTCA术后再狭窄的判断7、心肌炎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3.试述201TI心肌灌注显像如何鉴别心梗和心肌缺血201T进入心肌细胞,与钠泵的活性有关,心肌对201T的摄取是心肌细胞有活性和细胞膜完整的标志,所以201T是鉴别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的常用方法。201TMPI从早期显像出现灌注缺损到延迟显像灌注缺损恢复是诊断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而坏死心肌早期和延迟现象的灌注缺损固定而无变化。4.心肌灌注显像的异常影像表现

4异常影像: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为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固定性或不可逆性缺损:静息和负荷显像相比较,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见于心肌梗死。混合型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与静息影像呈部分填充,多见于非透壁的Ml,严重冠脉狭窄。花斑型异常:心肌弥漫性缺损,见于心肌病、心肌炎等。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正常而静息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区,或负荷显像的灌注缺损在静息显像时更严重,其意义不明,易见于AMl溶栓治疗或急诊PCl。1.心肌代谢显像原理、图像分析及临床意义原理:脂肪酸和葡萄糖都是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底物,正常心肌t葡萄糖代谢J,脂肪酸代谢f缺血心肌t脂肪酸代谢J,葡萄糖代谢f(心肌缺氧)坏死心肌t无代谢葡萄糖负荷后:正常和缺血心肌葡萄糖代谢都f,坏死心肌不摄取葡萄糖。在不同条件下,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代谢底物显像,可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肌细胞存活的判断图像分析:正常摄取:血流与代谢显像放射性分布均匀t正常代谢-灌注不匹配:血流灌注减低,葡萄糖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t心肌缺血但仍存活代谢-灌注匹配:血流灌注与葡萄糖摄取一致性减低t心肌坏死临床意义:1、18F-FDG被公认为最准确的非创伤性评价心肌存活的检查方法2、预测心肌功能改善。心梗存在活力心肌者,预测冠脉血运再通术后心脏功能可改善。3、辅助临床决策。2.18F-FDGPET/CT显像在肿瘤临床中的意义肿瘤细胞,特别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具有高代谢特点,能量消耗和葡萄糖利用相应增加。18F-FDG可反映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状况,18F-FDG引入体内可被肿瘤细胞摄取,但与葡萄糖不同,可导致糖代谢的停滞,从而使18F-FDG大量滞留于肿瘤细胞内,经PET/CT显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以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分布,清晰地显示与定位葡萄糖代谢增高的肿瘤病灶和葡萄糖代谢减低的其他病灶。临床应用:寻找原发灶,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肿瘤的临床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转移;肿瘤残余和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或坏死的鉴别;3.卡托普利介入试验的原理?单侧肾动脉狭窄的基础肾动态显像与卡托普利介入显像的表现

5答:卡托普利实验原理: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肾血流灌注下降,肾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在ACE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n(ATH),出球小动脉收缩,GFR正常,常规肾动态显像可表现正常;卡托普利可通过抑制ACEI使ATH生成减少,阻断正常的代偿机制,解除了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和GFR下降,而正常肾血管对卡托普利则无反应。应用卡托普利后,患侧肾动态影像和肾图曲线出现异常或原有的异常加剧,从而提高了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显像表现:单侧肾动脉狭窄的基础肾动态显像:左右肾显示正常的摄取和清除;卡托普利试验:患侧肾显影延迟,影像减弱(99mTc-DTPA,肾实质影消退明显延缓,GFRT降;1.肺血流灌注和通气显像的原理肺血流灌注显像原理:当静脉注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蛋白颗粒后,颗粒随血液循环经右心进入右心室,最终达肺毛细血管前动脉和肺泡毛细血管,并随机嵌顿在该处,形成肺灌注显像,因嵌顿的肺毛细血管量与肺灌注血流量成正比,该图像可显示各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依次来判断肺血流受损状况。肺通气显像原理:将密闭系统中的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充分吸入气道和肺泡内,随后呼出,经多个反复过程并待其在气道和肺泡内充盈完全和达到平衡浓度后,通过8体位显像显示全肺各部位显像剂的分布影像为平衡影像,以及动态清除影像等,通过计算局部肺通气功能参数,了解肺通气功能、气道通畅以及肺泡气体交换情况。主要用于肺栓塞的诊断V/Q显像不匹配:由于肺栓塞是肺动脉阻塞引起肺循环的障碍,故在肺灌注显像时会出现相应肺动脉灌注区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而此时气道是通畅的,故肺通气显像时放射性分布正常。2.肝癌的肝胶体显像,肝血流和血池显像,肝F18—FDG弋谢显像肝癌病灶:肝胶体显像呈放射性缺损;肝血流灌注灌注显像:肝动脉期出现早期灌注,肝静脉期无再充盈,肝血池期放射性填充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肝F18-FDG弋谢显像癌灶葡萄糖代谢增高,呈局部放射性浓聚区。3.简述肝血管瘤的核医学影像特点1)大多数患者肝动脉期无早期灌注,少数肝血管瘤动脉期可出现放射性填充;2)肝血池显像一般下表现为病灶区的过度填充,其放射性强度明显高于邻近或周围正常肝组织;3)小血管瘤平衡后放射性不再增加,大血管瘤有“缓慢灌注”特点,可见放射性有周边向中心缓慢填充。

61.简述新生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肝炎综合征的鉴别先天性胆道闭锁表现为胆管严重梗阻,肝胆影像呈肝影清晰、持续显影,而胆道系统和肠道内始终无放射性分布;新生儿肝炎表现为肠道显影延迟,甚至超过24小时。苯巴比妥试验如24小时内肠道出现放射性,为新生儿肝炎;如24小时仍无放射性分布,为新生儿先天性胆道闭锁。2.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实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脑血流灌注及侧枝循环丰富,脑血流储备功能较强,仅脑储备血流下降,常规静息状态脑血流灌注显像往往难以发现轻微的异常,通过负荷试验可了解脑血流的反应性变化,提高缺血性病变特别是潜在的缺血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乙酰唑胺介入试验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碳酸脱氢氧化过程受到抑制,导致脑内PH值急剧下降,反射性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部位血管反应很弱,应用乙酰唑胺后潜在的缺血区和缺血区的rCBF增高不明显,从而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区。临床意义: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2.脑梗死的诊断3.癫痫灶的定位诊断4.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脑肿瘤术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6.脑功能研究:7.颅脑损伤8.精神神经心理疾病3.癫痫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代谢显像发作间期:癫痫病灶血流灌注(rCBF)和葡萄糖代谢减低,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区;发作期:癫痫病灶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增高,表现为发作间期的发射稀疏区出现放射性浓聚,提示此为癫痫病灶。4.癫痫患者应选用那种核医学检查方法并简述其影象特征应选用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发作间期:癫痫病灶血流灌注(rCBF)减少,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减低区;发作期:癫痫病灶血流灌注增高,表现为发作间期的发射减低区出现放射性浓聚,提示此为癫痫病灶。

7脑代谢显像:18F-FDG为葡萄糖类似物,静脉注入人体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为6-磷酸-FDG,后者不能进参与葡萄糖进一步代谢而滞留于脑细胞内,通过显像可反映大脑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情况。脑代谢显像特点:发作间期脑癫痫病灶葡萄糖代谢减低,发作期葡萄糖代谢增高。目前,一般主张发作间期18F-FDGPET结合发作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癫痫病灶的定位具有重要家价值。选择题部分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为2.A.“炸面圈”B.“超级影像”C.“闪耀”显像D.“双线”征E.“新月”征2.有关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下列哪项错误?A.显像剂发出T射线B•脏器或病变对放射性核素的特异性摄取C.脏器或病变组织密度差异D.脏器或病变放射性活度的差异E.组织结构的化学吸附作用3.放射性核素骨骨显像临床应用不包括下列哪项?A.早期诊断骨转移瘤B.判断原发性骨肿瘤范围C.移植骨监测D.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E.诊断骨髓瘤4.急性完全性上尿路梗阻的典型肾图表现为A.低水平延长线形B.高水平延长线形C.持续上升型D.阶梯下降型E.抛物线形5.应用SPECT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主要利用何种射线?A.a射线B.3射线C.丫射线D.X射线E.正电子6.与X线检查不同,全身放射性核素显像反映:A.病灶脱钙B.病灶磷沉淀C.骨密度变化D.病灶血流和骨盐代谢E.病灶钙磷沉积7.20mCi的99mTc标记的化合物放置6小时后,其放射性活度约为:A.30mCiB.20mCiC.10mCiD.5mCiE.2mCi8.131I治疗甲亢的原理,下列哪项错误?A.甲状腺具有高度选择性摄取1311的功能B.1311在甲亢患者甲状腺内的停留时间较短Co1311在患者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约3—5天D.131I衰变时主要发射3粒子E.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摄取131I更多9.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亢主要利用何种射线?A.X射线B.a射线C.中子流D,y射线E.3射线10.下列那种情况为131I治疗甲亢的禁忌症:A.30岁以上弥漫性架子装县肿伴甲亢B.30岁以上甲亢不伴甲状腺肿大C.甲亢手术后未愈D.高功能腺瘤E.35岁孕妇伴甲亢答案:1.E2.C3.E4.B5.C6.D7.D8.D9.D10E.(答案有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