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

ID:8537508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_第1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_第2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_第3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_第4页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供给侧改革论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探析[摘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凸显,制造行业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供给侧,所以应该从供给侧开始进行改革。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企业面临转型,文章主要探讨如何解决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传统制造;企业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12  1供给侧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在诸多经济领域内出现结构性矛盾问题。从需求侧看,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

2、主要依靠高投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出口和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在供给侧,矛盾不断积累,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其中钢铁和煤炭等行业最为突出。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被列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首先从钢铁和煤炭等行业开始改革。  1.1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  1.1.1消费供需结构矛盾  制造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明显,刚开始卖得很好的产品就扎堆生产,到后来产品销售越来越困难。企业产能过剩,并不是由于我国经济低迷,需求低下,相反,国内消费者表现出了巨大的消

3、费能力,需求结构也日益多元化,需求品质越来越高。然而消费者在国内却很难买到称心的产品,近几年我国居民在国外大量购买产品,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品,如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等就是很好的例证。故目前供需结构矛盾的根源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  1.1.2传统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29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201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全球竞争力指数(GCI)中国排名第28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排名与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不太相符。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功能、质量、可靠性

4、和制造工艺水平与世界一流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对细节的追求意识和把控能力。  一直以来,因为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售价低,使中国产品成为性价比高的代名词,但有些企业依靠的是抄袭别人设计,抄袭模式确实使中国制造业发展快速,并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在市场竞争中相比创新企业来说成本低,所以产品售价低,创新企业反而处于劣势,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挫伤了创新者的积极性。当然中国也不乏像华为等创新能力强并赢得市场的企业,但这样的企业仍旧是少数,总体创新能力不足。  1.1.3制造成本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员工工资不断提高,企业用人成本不断增加。国家政策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鼓励低污染、

5、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传统制造企业在政策上得不到支持。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使环境遭到破坏,资源紧缺,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传统制造产业各项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不再,在国际上竞争力减弱。大量制造企业主要从事低水平的加工制造贸易,附加值低,利润减少。再加上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企业不能创造有效需求,产品销售困难。在企业融资上,随着违约率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银行对制造企业出现惜贷现象,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传统融资模式使企业面临资金紧缺,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困难。  1.1.4企业用人结构矛盾  一方面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求职者找工作难。高工资却招不到

6、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甚至有些地方出现民工荒。企业招工难并不是因为找工作的人少,相反有大量求职者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员工流动性增大。随着高校大量扩招,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一部分毕业生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加上实体产业的衰落,金融、互联网等虚拟产业的兴起,大量人才涌入新兴产业。目前中央实施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必然会使某些制造企业面临裁员,并加剧企业的用人结构矛盾。  1.2中国目前主要经济结构问题根源在供给侧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强调需求管理政策,一直把所谓“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依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需

7、求管理政策在早期我国总需求水平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时期对国家宏观经济起到很大的作用,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跃居世界第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需求管理政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副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制度环境、传统制造模式等供给侧的因素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国企决策管理僵化,部分领域价格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等,使企业创新不足,企业不能随意变革适应市场需要,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  国家和企业都过分注重投资和出口,忽视市场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