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

ID:10004890

大小:5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20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_第1页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_第2页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_第3页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_第4页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一、心脏功能康复面临的问题现在心脏功能康复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们开始认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放入动脉支架之后仍然要进行心脏功能康复治疗。但是心脏功能康复这门学科面临许多理论上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脏功能康复定义为:尽可能确保心脏病患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精神,社会生活状况所必须的行动总和。患者的心脏功能与其精神状态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的相互作用到底如何?在长久的时程内,到底是心功能决定精神心理状态,还是精神心理状态决定心功能?在即时时间横断面上,人的思维感受外界环境刺激或人体免疫

2、系统应对人体内外环境致病因素或神经系统直接感受内外环境致病因素而经由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而引起心脏兴奋性活动增强而使心脏收缩活动增强。心脏收缩活动越强心脏泵血功能就越强。就象比喻鞭子抽得越快,马就跑得越快,但是鞭子不能一直抽,马要有休息的时候。人的精神体质不能总是兴奋,要有休息不得病的时候。人的精神处于安定休息的时候是心脏组织细胞得以修整恢复心肌机能的时候。人的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兴奋与休息的良好的时间组合节奏是良好的心功能状态的前提。二者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具体到某一位患者,他的心功能状态是其精神

3、心理状态的时间效应在即时时间横断面上的表现,他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其即时时间横断面心功能状态在未来时间长轴上的投映。既没有无精神心理状态的心功能,也没有无心功能状态的精神心理。因此,心脏功能康复并不是单纯的心脏功能康复,必须同时相对应着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不但要改善即时时间断面上的心脏泵血功能,还必须使心脏兴奋休息的时间节奏符合正常的时间规律。心脏兴奋休息的节奏正常,在血管血液机能正常的情况下,肺肝脾肾等人体其它器官组织能够得到正常的血液循环供应,并能形成正常的兴奋休息节奏,而能产生正常的物质代谢功能。这样又为心

4、功能保持正常兴奋休息节奏提供物质条件,而使心脏的正常兴奋休息节奏能够持续。这样心功能的良好状态能够在时间上存在,能够占有时间,有一定的时间积累作用,从而产生精神心理状态。在一定的精神心理状态和一定的心功能的基础上,人12脑通过思维对外界环境做工作,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人脑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会使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精神心理状态又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心功能及人体其它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及人整体的功能的改变又影响人的遗传信息的改变,而人的思维能力、精神心理特征及生理功能、心功能又是与遗传信息有关的。因此

5、,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循环作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部分与整体、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到底是如何作用的?有没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呢?我们进行心脏功能康复应从何着手?如何安排时间节奏?要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应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对心功能的本质进行根本性的探讨。最好用图形表示二、关于系统论理论的探讨现在对系统的定义有:“许多各种不同因素的复杂统一体”,“由持续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联结在一起的诸客体的汇集或结合”;“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综合体”;“相互作用着的各种不同功能单元的总和”;“相互联系而作用着的诸元素的集合”;“相互联

6、系的诸元素组成的整体复合性”。系统论的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动态性原理、有序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只要元素通过一定的作用关系形成一个系统,就必须在整体水平上产生新的性能,也就是系统质,系统质是整体内部任何元素都不能独自产生的,是突然出现的,只要系统存在,这种整体性能就存在,这种整体性能是属性功能行为,不能归结为什么物质实体,不能分割,一旦分割,一旦把组成系统的各元素分割开来,使系统内部的作用运动停止,系统的整体属性即行消失,系统也就不复存在。联系性原理说明:形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各元素与

7、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形成系统的结构,同时又是产生系统整体性能的来源。动态性原理认为系统在内外条件作用下“有目的”地趋向并保持在一个目标值上。动态性原理揭示了系统在与外界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时程内,持续地更新着自己的组成成分,但又同时在一定时间长度内保持着自身的组成结构。是系统结构与相互作用的空间断面在时间轴上的占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自我组建、自我维持;系统是这种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的过程的集合体,系统是其能自我维持时间长度的系统,自我特性一旦不能维持,系统也即消失。动态性原

8、理进一步深化即为有序性原理。12它反映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是有秩序的。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有序程度上形成稳定,这种稳定是动态的,也是相对于一定时间范围的。系统瓦解。这种稳定也即消失,这种秩序也即消失。有序性形成的机制是“耗散导致有序”,“协同导致有序”和“超循环导致有序”。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系统内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可以从无序走向有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