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和谐思想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

ID:10011028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0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_第1页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_第2页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_第3页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_第4页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易经中的和谐思想(2009-07-1421:21:18)我们现在提出一个“和谐社会”,这种思想正合《易》理,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人际和谐,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圣经”《易经》所提倡。在经文、《彖》辞和《象》辞中,多有讲述,现摘录解释如下: 一,并于和谐的定义《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注解]:乾,天;指自然界。“各正性命”,各自正常的繁衍生息。太,通大,非常。和,和谐。“利贞”引为原卦辞的“元亨,利贞”,贞,固;物之坚固,引为难,艰难。[译文]:大自然的法则,是变化的,其目的就是促成世上的各类物种都能独立地适应环境,正常的繁衍生息。通过变化,并给他(它)们相互结合提

2、供保障,使他(它)们在自然界的生存中非常和谐,这就是各类物种“宜于战胜艰难”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原因。 《乾.彖》讲述的是生存的和谐,是芸芸众生在“同一片蓝天下”繁衍生息。《豫.彖》:“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注解]:顺动,动作协调、行为和谐。过,过失、过错。忒,偏差、差错。刑罚清,意为社会公平。豫,娱乐。[译文]:由于天地运行得非常和谐,日月东出西没才不会有错,四季分明也不会出现偏差;圣贤之人以和谐之举,治理社会,社会就会没有邪恶而非常公平,使百姓拥护。由此看来,娱乐活动所表现的动作和谐,在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意义很大呀! 《豫.彖》

3、是借娱乐活动,人们的动作和谐,如舞蹈,来论述自然和谐和社会治理和谐的。在《恒.彖》中,再次对此观点进一步论述:《恒.彖》:“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译文]:日月凭借于天,才能永放光辉;寒去暑来,由于四季不断变化,才使世上万物繁衍不止。圣贤之人能长久的遵循自然规律,使大自然和谐,而天下就会演变为祥和、繁荣的社会。 《贲.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注解]:刚柔,在自然界谓阴阳;在人事上,谓强、弱或勇、智;在国家关系上,谓战争与和平。人文,社会之像。“文明以止”,止,至;引为达到、实现。[译

4、文]:阴阳交错,构成五彩缤纷,万物斑斓的大自然;刚柔相济,构筑了纷纷攘攘的人类社会。要实现的社会文明,就是一个没有邪恶、纲常有序、诚信互动的和谐世界。审视大自然的和谐,可洞察到四时变化,万物更叠之规律;审视社会的和谐,可洞察到人类发展与演变之过程,并能促成其进步。 《贲.彖》讲述的是构成和谐的双刃剑。“刚柔”不仅适合一个国家的内政,也适应其外交。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得不到提升,就没有自立世界之林的能力,他人就不可能“平等待我之民族”,岂能在国际关系中取得和谐。[咸.彖]:“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矣。”[注解]:感,于自然界谓感应,于社会人

5、群,谓感化或情感;于男女,谓爱情。[译文]:在自然界,天地感应,阴阳结合,而生成天下万物。在社会上,圣贤之人以高尚的品质感化人们,而人们都去学习,去效仿,能使天下平安,社会和谐。审视一下男女之间的感情,在自然界,在社会万物中都能显现出来。 《咸.彖》讲述的是和谐的思想基础。我们现在所讲的“执政为民”,首先要对民众有深厚的感情,只有热爱人民,才能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感,否则,人民不会与你和谐的。 《解.彖》:“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注解]:解,于事物为开脱;于社会,谓环境宽松。[译文]:天地开而雷雨发作,由于雷雨的作用,才使得种子的果壳迸裂,由幼苗长成大树

6、,并开花结果,这是阴阳和谐,给草木生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社会上,环境宽松时,仁人志士可尽展风骚。由此可见,宽松的环境,于生物,于社会的意义多么大呀!《解.彖》借“百果草木皆甲坼”,植物生长的环境,来喻意社会环境的宽松。和谐的社会,就是一个民主的,自由的,环境宽松的社会。 二,关于和谐的理论基础 《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坎.九五》:“坎不盈,祗既平。”及《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其羞”等卦爻,讲述都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哲理,分析如下: “无平不陂”,讲的是相对论,直译为:没有不平的路,就不会有坑坎之坡。在《泰》卦,讲述的是“泰”的条件,即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平安的条件。就社会而言,

7、没有不公道,不平等的现象,就不会产生邪恶与动乱;就财富而言,没有聚敛或拢断,就不会贫富差距拉大,而产生赤贫,形成不安定因素;就人的思想而言,没有一颗平衡的心态,就会产生邪念与贪婪。平衡,生活的相对平衡,社会的相对平衡,是和谐的基础。 坎不盈,祗既平”,讲述的是邪恶或矛盾,不使其激化的举措。“坎”,在卦中为坑坎,引为险难或邪恶之义。盈,增加。祗,对社会上的事物,谓尊重、慎重之意。我们的执法者,公正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